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超微颗粒碰撞阻尼

2023年07月30日 14:05:40      来源:宁波高新区镜博士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2

分享:

利用碰撞来控制振动已经成为振动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碰撞阻尼建立在动量交换和干摩擦的基础之上,其中相当多的能量没有耗散掉,而是在系统的各阶模态之间传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开发了一种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装置,即在传统碰撞阻尼器中加入适量的超微颗粒材料作为减振剂,使冲击器(钢球)与容器之间的高速碰撞能转化为颗粒的弹一塑性变形乃至断裂细化,从而在碰撞阻尼中引入了不可逆能耗机制,性消耗系统中部分振动能量,转变了传统碰撞阻尼以动量交换为主的控制策略。研究证明,这种阻尼器的减振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的碰撞阻尼器,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小因强
烈的刚性碰撞产生的噪音和容器表面损伤等问题.

图所示为一受正弦激励的悬臂梁强迫振动力学模型,其固有频率为12.9 Hz。为了抑制振动强度,在自由端安装有带超微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器。
图为具有不同阻尼状态的悬臂梁自由端在共振频率附近的响应情况,其中在碰撞阻尼器中加入了填充率为4O 、平均粒度为10 m的铜粉。由图可见,单体碰撞阻尼器可使悬臂梁末端振幅下降约20 ,颗粒阻尼器(在腔体中只有5.1 g铜粉)的减
振效果比单体碰撞阻尼器稍差,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效果远远优于前两者,在共振点处使悬臂梁的末端振幅下降超过65 。
(a)结构示意图
(b)力学模型
图带超微颗粒碰撞阻尼的悬臂梁强迫振动力学模型
图为铜和锌两种不同颗粒材料的碰撞阻尼效应,由图可见,尽管铜的颗粒粒度比锌小,铜粉的减振性能却优于锌。根据断裂理论,颗粒越细缺陷越少,越难于进一步断裂细化,从而难于形成对振动能量的吸收。从这方面看,铜的颗粒较细,其减振性能似乎应当较低;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颗粒越细,塑性变性趋势越强,越有利于能量消耗。更为重要的是,与锌相比,铜的润滑性能更好,可以有效地克服干摩擦及其可能引起的混沌效应。
金属颗粒的细化具有变周期性,细化的周期随着冲击进程而变长,从而有可能在该时段内观察到响应的微小回升,但是过了这一周期之后,颗粒又会进入细化状态,从而使响应进一步降低;因此,超微颗粒碰撞阻尼技术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