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钢的热处理——滚压头,挤光刀,镗削滚压机床知识

2023年07月30日 11:18:12      来源:宁波高新区镜博士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8

分享:

钢的热处理

§1 概述

一 钢的热处理: 把钢在固态下加热到一定的温度进行必要的保温,并以适当的速度冷却到室温,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从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 只改变组织和性能,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热处理是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提高产品质量,延长机件寿命,节约金属材料,所以,重要机件都要经过热处理.

应用广泛:机械制造业中70%零件需热处理.汽车 拖拉机 制造业70~80%

量具 刃具 模具 滚动轴承等99%

二 目的

1 冶金 锻 铸 焊毛坯或成品,消除缺陷,改善工艺性能.为后续加工(如机加)做好组织,性能,准备. 退火 正火

2 是钢件的机械性能提高,达到钢件的最终使用性能指标,以满足机械零件或工具使用性能要求. 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化学处理

2组织转变

1) 共析钢: P(F+Fe3C)---A

(1) A晶核形成:FFe3C界面上先形成A晶核

(因界面原子排列不规则,缺陷多,能量低)

(2) A晶核长大:F晶格转变,Fe3C不断溶入A, A晶核不断生成,长大.F转变快, 先消失.

(3) 残余渗碳体的溶解:随保温时间加长, 残余Fe3C逐渐溶入A

(4)A成分均匀化: A转变完成后,各处含C浓度不均匀,继续保温,C充分扩散,得到单一的均匀A

这个过程是A重结晶的过程.

2) 亚共析钢: F+P—Ac1—F+A—Ac3---A

3) 过共析钢: P+ Fe3C--Ac1—A+ Fe3C--Accm---A(晶粒粗化)

二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室温时的机械性能不仅与加热,保温有关,与冷却过程也有关)

1 冷却方式

1) 连续冷却: 时加热到A的钢,在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中发生组织转变.

水冷 油冷 空冷(正火) 炉冷(退火)

2)

Ar1

(2)

(1)

等温冷却: 使加热到A的钢,先以较快的速度冷却到Ar1线下某一温度,成为过冷A,保温,使A在等温下发生组织转变,转变完,再冷却到室温.

等温退火 等温淬火

2 共析钢冷却时的等温转变

以共析钢为例,进行一系列不同过冷度的等温冷却实验,可以测出过冷奥氏体在恒温下开始转变和转变终了的时间,画到温度时间坐标系中,然后,把开始转变的时间和转变终了的时间分别连接起来,即得到共析钢的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又叫C曲线.

1) 高温产物:

Ar1 650℃ P 层片较厚 500X 显微镜 HRC10-20

650600℃ 细珠光体 索氏体S HRC25~35 层片较薄 800~1000X

600550℃ 极细珠光体 屈氏体T HRC30~40 层片极薄

l a)以上三种均为F+ Fe3C 层片相间的珠光体,只是层片厚度不同。

l b)由于过冷度从小到大,原子活动能力由强到弱,致使析出的渗 碳体和铁素体层片越来越来薄。

l c)珠光体层片越薄,塑变抗力越大,强,硬越大。

2)中温产物

550~350℃ 上贝氏体 B 电镜下观察,渗碳体不连续,短杆状,分布于许多平行而密集的铁素体条之间。

350 ~ 230℃ 下贝氏体 BB 有较高强、硬、韧、塑。片状过饱和F和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组织(因为过饱和F有析出Fe3C倾向,但过冷度太大,导致碳原子没能扩散超出F片,只是在片内沿一定晶面聚集,沉淀出碳化物粒子)

3)低温转变产物:

230 ~ -50℃ 马氏体(M+残余A 马氏体:过饱和的α固溶体“M”

(由于温度低,原子活动能力低,晶格转变完成,但是,C原子不能从面心中扩散出来,仍留在体心中,形成过饱和α固溶体)

晶格严重畸形,∴ M↑ HRC65 塑 韧 →0

3 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连续冷却可能发生几种转变,很复杂。

共析钢连续冷却,只有珠光体转变区和马氏体转变区。

珠光体转变区:三条线构成:开始,终了,终止线

冷却速度过开始”“终了线,组织为珠光体

冷却速度过开始”“终止线,组织为珠光体和马氏体

冷却速度不过珠光体区,则为M

§3 钢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 整体热处理: 退火 正火 淬火 回火

表面热处理: 表面淬火 化学热处理渗碳 渗氮

一 退火

将钢件加热到高于或低于钢的临界点,保温一定时间,随后在炉内或埋入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的组织,这种工艺叫

目的: 1) 降低硬度切削加工

2)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机械性能

3) 消除内应力淬火准备

4) 提高塑性,韧性冷冲压, 冷拉拔

1 退火: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P+F)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通过重结晶,使锻,,焊件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同时可消除内应力,使A充分转变成正常的FP.

应用: 亚共析钢

* 不能用于共析钢,∵Accm以上缓冷,会析出网状渗碳体(Fe3C),脆性

2 退火: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适当保温,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又叫球化退火.

目的:使珠光体组织中的片状渗碳体转变为粒状或球状,这种组织能将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做准备.减小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应用:共析钢,过共析钢(球化退火)

3 等温退火:将钢件加热到Ac3A(亚共析钢)或Ac1(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以上,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稍低于Ar1的温度,再等温处理,A转变成P,出炉空冷.

目的: 节省退火时间,得到更均匀的组织,性能.

应用: 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

4 去应力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500~650℃)保温后缓冷.

(又叫低温退火)

目的:消除内应力

应用:,,

*不发生相变,重结晶 例子:杯裂

5 再结晶退火:将钢件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150~250℃,650~750℃,保温,空冷.

目的: 发生再结晶,消除加工硬化.

应用: 冷扎,冷拉,冷压等

* 可能相变

6 扩散退火: 均匀化退火,高温进行

目的:消除偏析,应用:铸件

二 正火

钢件加热到Ac3()Accm(过共)以上30~50℃,保温,空冷

* 正火作用与退火相似,区别是正火冷速快,得到非平衡的珠光体组织,细化晶粒,效果好,能得到片层间距较小的珠光体组织.

与退火对比

含碳量

工艺

碳素结构钢(HB)

碳素工具钢(HB)

≤0.25

0.25~0.65%

0.65~0.85%

0.7~1.3%

退火

≤150

150-220

220-229

187-217(球化)

正火

≤156

156-228

230-280

229-341

实践表明:工件硬度HB170-230,对切削有利

正火目的:1 提高机械性能

2 改善切削加工性

3 为淬火作组织准备大晶粒易开裂

对于过共析钢,正火能减少二次渗碳体的析出,使其不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有利于缩短过共析钢的球化退火过程,经正火和球化退火的过共析钢有较高的韧性,淬火就不易开裂,用于生产过共析钢的工具的工艺路线:

锻造正火球化退火切削加工淬火, 回火

低碳钢,正火代替退火,C: 正火代调质(但晶粒不均)

三 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Ac3()Ac1()以上30-50℃,经过保温,然后在冷却介质中迅速冷却,以获得高硬度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提高硬度,耐磨性

应用:工具,模具,量具,滚动轴承.

组织:马氏体.下贝氏体

淬火冷却:决定质量,理想冷却速度两头慢中间快.减少内应力.

1 常用淬火法:

1) 单液淬火(普通淬火):在一种淬火介质中连续冷却至室温.如碳钢水冷

缺点: 水冷,易变形,开裂. 油冷:易硬度不足,或不均

优点: 易作,易自动化.

2) 双液淬火:先在冷却能力较强的介质中冷却到300℃左右,再放入冷却到冷却能力较弱的介质中冷却,获得马氏体.

对于形状的碳钢件,先水冷,后空冷.

优点: 防低温时M相变开裂.

3) 分级淬火:工件加热后迅速投入温度稍高于Ms点的冷却介质中,(如言浴火碱浴槽中)2-5(待表面与心部的温差减少后再取出)取出空冷.

应用:小尺寸件(如刀具淬火) 防变形,开裂

优点: 工艺理想,操作容易

缺点: ∵在盐浴中冷却,速度不够大 只适合小件

4) 等温淬火:将加热后的钢件放入稍高于Ms温度的盐浴中保温足够时间, 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随后空冷.

应用: 形状复杂的小零件,硬度较高,韧性好,防变形,开裂.

例子:螺丝刀(T7钢制造)

用淬火+低温回火 HRC55, 韧性不够,10°时易断

如用等温淬火, HRC55~58 韧性好, 90°不断

等温淬火后如有残余A,需回火, A-F. 如没有残余A,不需回火

缺点:时间长

2 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具有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

淬硬性:在淬火后获得的马氏体达到的硬度,它的大小取决于淬火时溶解在奥氏体中的碳含量.

四 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消除淬火后因冷却快而产生的内应力,降低脆性,使其具有韧性,防止变形,开裂,调整机械性能.

1 低温回火:加热温度 150~250℃

组织: 回火马氏体过饱和度小的α-固溶体,片状上分布细小ε-碳化物

目的: 消除内应力,硬度不降.HRC58~64

应用: 量具,刃具

低碳钢: 高塑性,韧性,较高强度配合

2 中温回火:加热温度 350~500℃

组织: 极细的球()Fe3CF机械混合物. (回火屈氏体)

目的:减少内应力,提高弹性,硬度略降.

应用:(0.45~0.9%)弹簧,模具 高强度结构钢

3 高温回火:500~650℃

组织: 回火索氏体较细的球()Fe3CF机械混合物.

目的: 消除内应力,较高韧性,硬度更低.

应用: 齿轮,曲轴,连杆等(受交变载荷)

淬火+高温回火---调质

五 表面淬火

表面层淬透到一定深度而中心部仍保持原状态.

应用:既受摩擦,又受交变,冲击载荷的件.

目的:提高表面的硬度,有利的残余应力.

提高表面耐磨性,疲劳强度

加热方法:1 火焰: 单间小批局部,质量不稳

2 感应加热: 质量不稳

六 化学热处理

工件放在某种化学介质中加热,保温,使化学元素渗入工件表面,改善工件表面性能.

应用: 受交变载荷,强烈磨损,或在腐蚀,高温等条件下工作的工件.

C: 表面成高碳钢,细针状高碳马氏体(0.85~1.05%),心部又有高韧性的受力较大的齿轮,轴类件

固体渗碳, 液体渗碳,气体渗碳(常用:渗碳剂如甲醇+丙酮 900~930℃)

: 低碳钢,表层:P+Fe3C 内部:P+F

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 得到回火M(细小片状)+ Fe3C

表面含C: 0.85~1.05% 若表面含C,得到低含C的回火M,硬度低

C,网状或大量块状渗C,脆性

N: 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疲劳强度

温度: 500~570℃ 最后工序. 为保证内部性能,氮化前调质

优点: 氮化后不淬火,硬度高(>HV850),氮化层残余压应力,疲劳强度

氮化物抗腐蚀. 温度低,变形小.

碳氮共渗: 硬度高,渗层较深,硬度变化平缓,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较小的表面脆性.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