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空重量法蒸气吸附脱附等温线(VVS); ◆ 真空重量法程序升温脱气速率(TPD); ◆ 真空重量法蒸气等压吸附脱附速率(VVS); ◆ 试剂蒸馏提纯; ◆ 真空重量法气体吸附脱附等温线(VGS); ◆ 比表面分析(蒸气); ◆ 真空重量法气体等压吸附脱附速率(VGS); ◆ 孔容孔径分析(蒸气);
◆ 分析汇总报告 ◆ BJH法介孔分析 ◆ 真空脱气热重报告 ◆ T-plot法微孔分析 ◆ 吸附脱附等温线 ◆ D-R法微孔分析 ◆ 吸附附脱附速度 ◆ HK法微孔分析 ◆ BET单点法比表面 ◆ SF法微孔分析 ◆ Langmuir比表面
◆ 灵敏度/量程:1ug/2000mg(0.1ug/200mg可选);
◆ 动态称重范围:10~1000mg(0.1ug:10~100mg);
◆ 同时分析样品数量:2、4、8个可选;多站同时分析,效率大幅提高;
◆ 测试气体种类:水蒸气、有机蒸气、各种气体;
◆ 蒸气试剂液体存储量:180ml;
◆ 真空脱气温度范围:室温~400ºC,多段程序升温,防样品飞扬并保护样品;
◆ 蒸气分压P/P0控制范围:0.01%~99%;
◆ 支持空白位同步测试,减小测试误差,提高测试精度;
◆ 具有的自动蒸馏提纯系统,可获得高纯度的吸附蒸汽源;
◆ 具有饱和蒸气压实时测试功能,饱和蒸气压P0的精度大幅度提高;
◆ 针对蒸气吸附的特性,配备了液氮低温冷阱,可有效防止蒸气进入污染真空系统,提高真空度;
◆ 针对蒸气吸附,仪器配置了全恒温装置,全吸附系统无冷点;
◆ 所有管路、阀门的密封采用耐油抗腐蚀设计;
◆ 蒸气与气体测试切换;
◆ 气密性自动检测流程,智能判断仪器气密性是否合格;
◆ 具有测试完毕自动恢复常压功能,防止样品飞溅;
◆ 清晰形象的图形化控制界面,并可在软件界面上进行所有硬件的控制操作;
◆ 详尽的仪器运行日志,时间精确到秒,该日志为仪器的可靠运行与售后提供保障;
◆ 各个测试流程真人语音提示;
◆ 自动邮件通知功能,即使操作者在出差中亦可方便了解仪器运行状态、测试进展及查看测试结果;
◆ 采购,关键部件;
◆ 仪器尺寸:H110cm*W100cm*L70cm,Weight:200kg;

关键指标 | 重量法 | 容量法 |
定量方式 | 通过称量吸附前后的重量变化来确定吸附量,简称“重量法"。 | 通过一定容积内吸附前后的压力变化,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得到吸附量,简称“容量法"或“体积法"。 |
核心定量部件 | 微量天平 重量传感器的精度通常比压力传感器的精度高1-2个数量级。 | 压力传感器 千分之一的读数精度是压力传感器的精度,但相对微量天平的读数精度较低。 |
主要吸附质种类 | 有机蒸汽、水蒸汽、气体。 定量方式不依赖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只依赖于重量变化,故不仅可以测试气体吸附,更在蒸汽类吸附质方面具有了先天性优势。 | 气体 由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于蒸汽的定量范围窄,误差较大,所以容量法只适合进行气体定量,对与理想气体相差较大的蒸汽,其定量误差较大。 |
吸附动力学分析 | 可以 可得到等压吸附速度数据,可进行气体、蒸汽的吸附动力学分析、水活度分析等。 | 不可以 由于是根据吸附前后压力变化来定量,所以无法得到等压吸附速度数据,无法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只能给出变压吸附速度曲线。 |
脱气预处理 | 可以获得脱气预处理过程中的温度、重量、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热重"曲线,可准确获知样品是否恒重,从而得知是否处理“干净"。 | 只能根据经验设定一定的脱气时间,具体样品是否脱气“干净",无法获知。(一般采取在允许条件下的尽量增长脱气时间,采用降低效率的方式来保证脱气效果。) |
是否测试温区分布 | 否 直接称重,定量与温度区域无关,误差因素小。 | 是 由于需要知道各个温区内的“剩余"气体量后才能知道样品的吸附量,所以需测试温区分布,具有较多误差引入源。 |
重量法蒸汽吸附仪器中“真空法"与“动态法"区别:
关键指标 | 真空法 | 动态法 |
方法简介 | 将吸附剂样品处在真空环境中,让吸附质蒸汽挥发进入该真空系统并控制在指定分压P/P0下,连续获取时间-重量的数据,直至吸附平衡; 此过程中,样品先是处在真空环境中,吸附质蒸汽不是流动的,是“静态"的被吸附的,故也叫“静态法"或“真空法"蒸汽吸附。 真空重量法,是理想的物理吸附分析方法,功能强。无需载气,无载气对吸附过程影响的因素。数据可靠度高,是研究级分析仪器;该方法较“动态法"出现较晚,技术要求点高。 | 将吸附剂样品处在有流动载气平衡的常压环境中,使载气和吸附质蒸汽的混合气体流过样品,连续获取时间-重量的数据,直至吸附平衡; 此过程中,吸附质蒸汽是“动态"流动的,所以叫“动态法"蒸汽吸附。 动态重量法,应用较早,由早期研究人员自建的“天平+恒温恒湿箱"的方式发展而来,可以较简单的方式获得重量法蒸汽吸附数据,由于仪器无需真空系统,仪器构造简单,成为了早期蒸汽吸附行业常用方法,并被沿用至今。 |
样品预处理 | “真空脱气"方式,效率高 通过“加热、抽真空"的方式去除待测样品表面的水分、空气等“杂质"气体;这种预处理方式叫做“脱气"; 由于可以加热真空脱气,对于吸附能力强的样品,如微孔材料、分子筛、活性炭等大比表面样品,处理效果优秀,预处理温度可以高达400℃,处理完样品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 样品表面处理“干净",是正确的测试数据的基础。 | “常压吹扫"方式,效率低 通过“加热、并让干燥载气吹过待测样品"的方式对样品进行预处理,这种预处理方式叫做“吹扫"; 通过载气吹扫的方式的方式预处理样品;预处理温度在200℃附近,对于微孔中水分等气体杂质难以去除; 若采用真空烘箱烘干的辅助方式,由于不具有防抽飞方式,易使样品飞扬;且处理后装样时,样品再次接触空气,处理效果降低。 样品预处理不“干净",正确的测试结果则没有保证。 |
进蒸汽方式 | 样品经过加热真空脱气后,样品室处于真空环境中,蒸汽吸附质由试剂管中的液态,蒸发至样品室变为蒸汽,被样品吸附;P/P0分压控制通过控制蒸汽压力的方式来实现。 该方式分压控制精确度高(误差小于0.1%),分压控制范围宽(0~99%); | 样品处于常压环境,载气携带蒸汽吸附质动态流过样品,被样品吸附;P/P0分压控制通过控制载气和蒸汽的比例来实现。 该方式分压控制精度相对低(误差1%),分压控制范围窄(2~90%); |
|
|
|
|
|
|
|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