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政策法规 > 政策法规

“一律关停”冲击中小企业——生态环境部: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2023年08月08日 16:27:55           阅读量:39

分享:

“一律关停”冲击中小企业——生态环境部: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

 

据中国砂石协会了解,生态环境部多次发文强调,坚决反对“一刀切”。各地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中,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应对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环保“一刀切” 是对环保的抹黑,需要警惕。实际上,2018年5月,生态环境部就专门研究制定《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要求严格禁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在更早的2017年8月,环保部就明确表态,“所谓‘一刀切’,从来就不是环保部的要求。”当年12月,国家环保督察办负责人也表示,“一刀切”的方式应对督察,这是对中央环保督察的“高级黑”。

环保部门密集发文要求制止“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相关负责人屡屡向环保“一刀切”开炮,这显示出环保部门对于“一刀切”的零容忍。但这也侧面,反映出环保“一刀切”问题的严重。

例如之前,东莞市就对外宣布,将关停取缔5000家“散乱污”企业。现实中,以产业划线,如涉及化工、铸造、制药等行业,或以区域设界,如在特定时间污染严重地区,实行环保管控“一刀切”的做法,可谓比比皆是。

在网络上,不断有人反映一些地方的环保一刀切对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造成的伤害。例如,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原机械部科技情报所)战略所官方微博最近就披露:深圳一位产业界的朋友最近见面聊了几句深圳前段时间推制造业调整升级,比如铸造电镀等行业一刀切,通过各种手段将其中的中小企业“逼走”,但随着这些“所谓落后”企业的迁移,问题逐渐暴露了,下游企业找不到配套,慢慢就传导到大型企业头上,一些大企业甚至超大企业也动了离开的念头,有关部门慌了,最近开始做研究。

 

 

环保“一刀切”看似简单省事,见效也快,但这种“株连式”的执法背离了法治的基本原则,误伤了守法企业。排污达标,守法经营企业成为关停的对象,其结果必然是“逆淘汰”——如果一个企业花大代价治污,或认真按环保要求整改,却依然逃不过关停的命运,那么,谁还愿意在环保上花钱,谁还会去花大力气去治污?

打击环境违法,固然需要雷霆手段,但环保部门也需要恪守法律的边界,让污染企业无处可逃的同时,也让守法企业安心生产。在治污中,不仅那些排污达标,合法经营的企业,不能被株连。即便是对污染较重的企业,也应提出整改意见,给出整改时限,只有对那些确实治理无望,甚至拒不整改的企业,才会依法予以关停。在严重污染等特殊时期,需要企业作出牺牲,停产限产的,政府也要给予相应的补偿,而不能总是让企业当冤大头。

 

 

眼下,实体经济正处于艰难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当然是方向,但是,经济再怎么升级,也不可能高端产业一统天下。高端和低端永远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如果把上游那些低端外协加工企业以环保的名义一刀切关停,产业配套就缺失了一环。环保“一刀切”冲击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但我们要知道,中小企业才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所在,没有大批量优质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大企业也将失去活力。

 

 

“一律关停”冲击中小企业,已危及中国经济之基。生态环境此次明确表态要“加强对生态环保“一刀切”问题的查处力度”,这无疑令人期待。对于抹黑环保的“一刀切”,绝不能纠正一下,下不为例就一笔勾销,而应拿出动真格的姿态——谁敢打着环保招牌行违法乱政之实,谁敢漠视企业利益,不分青红皂白关停,就必须让他付出沉重的代价。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政策
[{"ID":"1313","Title":"国税总局发文:2019-2021年这些企业所得税减免60%以上","OrderField":"Prev"},{"ID":"1315","Title":"发改委: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骨料","OrderField":"Next"}] $item.Ord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