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土壤水分监测领域的研究现状介绍
2022年09月16日 13:23:27
来源: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4
国内土壤水分监测研究现状
旱作农业在中国整个农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是旱作农业研究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研究人员使用土壤水分仪对土壤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在点、地方和区域尺度上积累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资料。无疑,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深化同类研究以及更好地为区域农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价值。分析以往研究成果发现,我国旱区历来重视土壤墒情调查,特别是关键时期的土壤水分,如播种期、生殖生长期等。同时,旱区土壤水分监测研究主要是以农田、草地为对象,且多以区域性研究为主。土壤水分监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取样称重烘干法、中子仪法、测量土壤传导性等;另一类是测量土壤的基质势,如张力计法、电阻块法、干湿计法等119·甄还有一类非接触式的间接方法,如远红外遥测法、地面热辐射测量法、声学方法等。旱区土壤水分的监测工作主要在长期定位观测站进行。此外,“3S”技术的应用研究得到了开展,早期的研究工作也与国外刚起步时相似,即*行土壤参数的遥感测定研究,所用方法也多为微波遥感,近、远红外遥感及热惯量法等。90年代后,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理论方面的研究得到了深入,利用NOAA/AVHRR资料进行土壤水分或早情宏观监测研究也有了很大进展。目前,遥感技术在土壤水分检测仪上的应用已经成为监测大尺度区域土壤水分的有力例,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大大缩小了差距。例如,隋洪智等通过简化能量平衡方程,直接使用卫星资料推算出表观热惯量(ATI),并以此量和土壤水分建立关系式来监测旱情阅。同时GIS和GPS的应用研究也发展很快,如魏振超等建立的基于GIS的土壤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土壤肥力数据、土壤分类信息等的查询、检索,并能制作专题地图阅。王晓云等利用GIS及GPS手段,对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的分析能力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物理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遥感模式网。利用GIS和GPS技术可实现包括遥感信息在内的多种数据的复合,以影像的方式将地表地理状况与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实现了RS、GIS及GPS的融合,提高了土壤水分卫星遥感监测的精度。
但总的来看,有关土壤水分的监测和评估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系统性、连续性较差,特别是监测方法和评估方法不规范,加之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面技术原因,获得的土壤墒情数据常常滞后。而且,已获取的土壤水分监测数据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此外,缺乏规范的土壤水分数据发布平台,虽然有些研究者也利用互联网发布一些土壤水分数据,但发布平台、数据格式之间差别较大,发布的数据经常严重滞后,导致数据的利用效率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