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16日 12:52:21 来源: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1
土壤含水率是树木生长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进行土壤水分测定显得十分有必要。
土壤主要为栗钙土,土层较厚,测点坡面较为完整。3测点为滑坡体,其中混有红土,4测点在青杨一黑刺混交林内。青杨林龄为9年,整地方式为水平阶,造林后每年进行一次松土。
测定方法在树木生长季中(4月中旬一9月中旬),每10天测定一次,逢每旬第八天上山采样,遇下雨时提前或错后1一2天。
每次测定均测到一00厘米深,用土钻分层(每层20厘米)取样,各层土样取三个重复。土样取回后,尽快用TN一]()0扭力托盘天平称重,在电热鼓风干燥箱内、温度100一no℃,放置约7小时后计算土壤含水率。
测定结果
1.土壤含水率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土壤含水率受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影响较大。如1985年5月下旬降水量多达46.7毫米气各点各__L层平均土壤含水率相应增至16.1%(两年出现的平均值);同年8月上旬降水量只有3.5毫米,各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降到10%(两年出现的平均值)。见图lo从图1还可看出,1985年5月上、中、下旬的降水量分别为韶。8、33.1、46.7毫米,其相应的各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是12.8%、24.6%、26.1%;而1956年同期降水量下降到9.5、10.9、24.5毫米,相应的各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只有1一s%、1].5%、一1.7%.反映了降水多少与土壤含水率大小密切相关,因为浅山坡地土壤水分的来源只能靠大气降水。关于这一问题,本文用旬降水量作自变量,用阳坡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作因变量求出了各土层的回归方程,见表2.由于土层越深,求出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越小,故表2中仅列出o一20、20一40厘米土层的回归方程。从其相关系数与相应的临界值来看,只有o一20厘米土层拟合的方程比较理想,可以应用。
土壤含水率一与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有关。6、7、8三月虽属本个时期气温和地温均较高,土壤蒸发最增大,加之这个时期树木处于旺盛生长阶段,蒸腾量也会增大,因此,这个时期的土壤含水率不一定增大。从1985年6月上旬至8月下旬这段时间的各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普遍偏低,尽管8月中旬降水量多达切毫米,各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仅有10.8%.另外,土壤含水率的大小还与最近一次降水间隔时间的一长短及该次降水的多少有关。
2.土壤含水率与土层深度的关系。
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从上到下逐渐减少,受降水的影响依次减弱。见图2.由于降水首先补充上层土壤,而且雨水下渗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一的厘米深各土层。土壤水分变化幅度较大,不稳定,且含水率一般高于60一100厘米深土层。如2测点。一60厘米深各土层平均一!:壤含水率为10.4%,60一100厘米深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7.7%.这一特点1、2测点表现较明显。
3.土壤含水率与坡向的关系。
不同的坡向是影响土壤水分多寡的一个重要立地因子,由于本试验所选的固定测点分别属于阳坡和阴坡,无半阴或半阳坡,故只能分别两种情况来分析。我们将各测点平均土壤含水率绘制成曲线图,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阴坡的3、4测点各土层平均含水率都比1、2测点明显大,仅在1985年8月下旬和1986年6月上旬,1、2测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才接近4测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正好这两个旬的降水量都比较大,是整测定过程中降水量的两旬。说明阳坡各土层土壤含水率一般比较低,但在旬降水鼠增大的情况下,其土壤持水量增加较快,从而缩小与阴坡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差异。阴。坡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16%,而阳坡只有9.6%,相差6.4%.
4.土壤含水率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从图滩可知,同处于阴坡的3测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比4测点明显高,仅在]985年8月中旬、9月上旬和1086年6月中旬,3测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才略低于4测点,这可能是偶然误差所致。3测点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18.4%,4测点为13.7%,其原因前述已提及,主要是特殊立地因子所致,与两测点海拔高差45米关系不大。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用同处在阳坡的1、2测点来阐述,因为这两测点所处的地形、坡度、_上壤种类及土壤坚实度等均相同或相似,只是海拔高度不同。1、2测点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为9.85%和9.35%,非常接近,从图4也很难判断其差异程度。
因此,根据两测点的土壤水分资料做单因素(海拔高度)方差分析,以判断海拔高度影响土壤水分的差异显著性。
小结
1.土壤含水率特别是上层。一2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率受降水影响较大,同时也受约于不同季节的气温和植物蒸腾以及最近一次降水间隔时间的长短和降水量多少等因素。一般来说,旬降水量越大,测定的土壤含水率也越大。
2.0一60厘米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幅度较大,不稳定,且一般高于60一100厘米土层。60一500厘米土层上壤含水率比较稳定,140一500厘米土层,阴坡和阳坡土壤含水率无明显差异,其值都保持在9%左右。
3.阴坡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是阳坡的1.67倍,但在旬降水量增大的情况下,这种朵异会缩小。
4.在石族80米的情况下,高海拔和低海拔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