墒情监测预报工作进展情况
2022年09月16日 10:46:41
来源: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5
旱作物的灌溉时机问题一直在等待解决,省内外从事灌溉研究的专业人员从六十年代至今都一直将土壤水分预报作为重要的手段进行探索。因为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因素太复杂,迄今为止,只有相对较完善的土壤水分检测仪器,而比较完善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还未制定出来。
致使众多的土壤墒情测报点和灌溉试验站,都基本上停留在仅向有关部门提供现时实测降水量、土壤含水率等原始数据上。而目前所见的一些研究成果,要么考虑因素太多,资料难以取得而不便实施,要
么过于简单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等原因,也难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降水量偏丰但分配不均的安徽淮北地区,灌溉是浇增产水,抗早则是浇救命水。而解决好浇增产水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墒情预报问题。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的实施,最终是要靠广大的基层水利工作者和行政干部来实现。
所以,解决问题的出发点,须以完善的理论与基层水利工作者的工作环境(条件)、业务水平相结合,即一学就会,墒情信息的及时发布与干部适时发动、组织灌溉(抗旱)相结合,即一看就懂,知道该怎么做。遵循这一思路,我们自1992年到1995年,重点以固镇县韦店井灌区(670公顷)为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并充分利用与之为邻的五道沟水文水资源试验站40余年长系列农田排灌试验资料,以降雨产流预报的理论和包气带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其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为理论依据,建立了一套用墒情指数表征根系发育层((0-0.5m)逐日土壤水分状况的经验公式和6个判断该层土壤缺水程度(干早等级)指标以及2个墒情预报相关图构成的便于基层操作的墒情预报模式。
从1989年开始,又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努力,完成了由9个墒情测报站与43个乡镇雨量观测点构成的能涵盖蚌埠市辖区36. 3.5万公顷耕地的墒情监测预报信息网络建设。自1995年以来运行效果良好。接着于1998年省厅又正式批准在淮北市辖区的18. 3万公顷耕地范围内开展墒情监测预报工作,以扩大成果推广应用范围。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