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美科学家解决硅与非硅材料“混搭”难题

2022年09月07日 15:26:35      来源:济南纵驰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0

分享:

导读:日前,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学家借助一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纳米线晶体管,将硅与非硅材料集成到了一个集成电路中,研究人员称,该技术有望帮助硅材料突破瓶颈,为更快、更稳定的电子和光子设备的制造铺平道路。
      硅 是目前见的一种电子材料,但它并不是的。建立在传统蚀刻工艺基础的硅集成电路在尺寸上已经小到了极限,这限制了系统运行速度和集成度的提升。此 外,传统硅电路的一些“先天不足”也使其无法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获得应用,如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环境,高功率、高电压电路,以及一些光学电路等。因此, 不少科学家设想将其他半导体材料引入硅集成电路,使其适应能力更强。但经过尝试后人们发现,传统微电路制造中所采用的蚀刻工艺并不适用,在晶格失配和热性 能的差异作用下,硅与非硅材料很难结合在一起。

      物理学家组织网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 授赛义夫·姆和他的团队研发出一种极为细微的纳米线晶体管,可将硅基底上的砷化镓、氮化镓或磷化铟等材料连接起来。这些纳米线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 将这些半导体材料集成到更为复杂的电子或光子设备当中。并且他们还开发出了一种技术,能够精确控制纳米线的数量,使其物理性质保持一致。

      伊 斯兰姆说,这种悬挂结构具有很多优势:首先是其容易冷却;二是与平面结构的晶体管相比,在应对热膨胀时更加轻松自如。这种新型电路可以被用来制造能在各种 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如能在飞机发动机内部工作的温度传感器等。未来该技术还有望在汽车、船舶、石油开采设施、航天器以及人体植入设备中获得应用。另 外,由于充分利用了多项成熟的技术,且能兼容目前用来生产硅集成电路的设备,新技术的引入并不需要更换原有生产线。

      
 

(来源:中国科技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ID":"89324","Title":"高压反应釜基本介绍","OrderField":"Prev"},{"ID":"89328","Title":"美印药物基因与癌症基因组学检测商业化","OrderField":"Next"}] $item.Ord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