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人工气候箱测试高温对早稻光合特征影响试验

2025年11月09日 14:00:10      来源:上海锦玟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

分享:

高温对早稻光合特征影响试验

人工气候箱内采用盆栽方法,以广东省推广面积较大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天优998)为对象,对其4个生育期(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分别进行5个高温处理,分析高温对水稻剑叶光合和荧光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华南地区水稻耐热栽培管理、耐热水稻品种布局及农用天气预报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2.1.3.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按当地常规方法播种育秧,待水稻秧苗长至三叶一心时,选取发育进程与长势一致的秧苗移栽至塑料盆(高度30 cm,直径25 cm)中。每盆装入风干的水稻土5 kg,水稻土理化性质为:pH值 5.76,有机质27.6 g·kg-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87.2、12.48和126.1 mg·kg-1。移栽前5 d在盆中加水,用木棒充分拌匀土壤,并加入水稻专用复合肥(有效成分含量大于25%)每盆0.8 g,于移栽后12 d再施分蘖肥0.8 g。水层保持在2~3 cm。4月5日每盆均匀栽植3穴,每穴3株秧苗。放置于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气象观测站内空地,按当地早稻常规管理措施进行水分与病虫害管理。

水稻生育期参照作物栽培学划分(官春云,2011)。在水稻抽穗期(齐穗后4 d,6月10—14日)、乳熟期(齐穗后14 d,6月16—20日)、蜡熟期(齐穗后24 d,6月27日—7月1日)和完熟期(齐穗后34 d,7月3日—7月7日)分别将盆栽水稻移入人工气候箱进行高温处理。5个人工气候箱日温度分别设定为32℃、35℃、38℃、40℃和42℃,日较差为6℃,均匀变温,温度持续时间设定在每天光照时间的中段,持续时间为2 h,相对湿度为60%~80%,光照时间为06:00—18:00,光照强度为800 μmol·m-2·s-1。每个处理放5盆,连续5 d;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水稻剑叶绿素含量和叶片的光合指标测定方法如下。

(1)叶绿素含量和光合指标测定

采用SPAD502测剑叶叶绿素(SPAD值),测量时测剑叶中部,避开主叶脉。处理结束的第二天,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不同温度处理的剑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测定时使用红蓝光源,光量子能量密度为1000 μmol·m-2·s-1,晴日上午09:00—11:00自然光温条件,CO2浓度为390 μmol·mol-1。单株样品重复测3次,每盆测3株,每个处理测3盆。同时计算气孔限制值(Ls),Ls=1-Ci/Cair(Cair为空气中CO2浓度)(Berry和Downton,1982)。

(2)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测定

在水稻高温处理完移出室外4 d后,用Imaging荧光仪测定剑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暗适应30 min后,作用光1200 μmol·m-2·s-1,饱和脉冲光4000 μmol·m-2·s-1,闪光(0.9 μmol·m-2·s-1,间隔30 s)。参照Genty等(1989)的方法测定初始荧光(Fo)、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光适应状态下PSⅡ的实际量子产量(ΦPSII)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光化学耗散能量(P)、天线热耗散(D)和其他热耗散(E)所占的比例根据Denmig-Admans等(1996)的公式计算。单株样品重复测3次,每盆测3株,每个处理测3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