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溺水心脏骤停救护模拟人

2025年10月02日 15:42:54      来源:上海怡健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

分享:

YJ/CPR690 大屏幕液晶彩显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CPR690


溺水是指人体淹没或浸入液体后呼吸道逐步受损的过程。液体首先经口鼻腔吸入后引起呼吸不畅,随后吸入气道导致呛咳或喉痉挛,再待大量吸入后导致溺水者出现急性肺水肿并丢失肺表面活性物质,最终导致呼吸功能的恶化及机体意识的丧失,可见心电节律逐步从心动过速、心动过缓、PEA演变为心脏停搏。整个过程进展非常快,只需数分钟甚至数十秒,在低温的液体中可能达到1h。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死于溺水的人数多达37万,其中25岁以下者占50%,5岁以下儿童最多。我国的数据显示,溺水事件位居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原因的前3位,在1~14岁儿童中的死亡率为10.28/10万。溺水事件发生后,其救治的措施主要包括一般施救、水上施救、心肺复苏、反流与控水、呼吸循环支持等。具体介绍如下。①一般施救:施救者发现溺水者后,在保证个人安全的前提下,可使用棍棒将近距离的溺水者拉到岸边,或投掷绳索与救生圈等救生工具,或鼓励溺水者自救;而对远距离的溺水者,可利用救生圈、救生衣或船只等辅助工具下水实施救护,但需警惕双方溺水的发生。②水上施救:对较为严重的溺水者,建议将溺水者置于垂直体位,以此来预防溺水者出现呕吐和误吸。对意识尚存的溺水者,建议将溺水者迅速转移到平整的地面。而对意识已丧失的溺水者,建议在专业人员施救的情况下,在水上即开始人工呼吸的救护措施。③心肺复苏:将丧失意识的溺水者转移至岸上后,需迅速判断其是否已发生心脏骤停。鉴于溺水相关心脏骤停的发病机制为外呼吸功能障碍所致的供氧缺失,因而心肺复苏的重点为改善通气,仍然保留气道-呼吸-循环的传统复苏顺序。对呼吸存在而意识丧失的溺水者,建议将溺水者置于侧卧位观察;对心跳存在而呼吸窘迫或呼吸消失的溺水者,建议即刻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对呼吸、心跳均停止的溺水者,建议专业施救人员首行5次人工呼吸后再开始30∶2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复苏流程,而非专业施救人员仍实施30∶2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复苏流程。由于PEA与心脏停搏是溺水相关心脏骤停者的主要心电节律,因而仅对初始节律为心室颤动的少数患者考虑电除颤。对溺水时间长达60min或已出现明显死亡征象的溺水者,可不考虑心肺复苏。④反流与控水:在复苏救治中,>65%行人工呼吸与86%行心肺复苏措施的溺水者可能出现胃内容物反流的现象,建议先将溺水者转向施救者的一侧,然后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鉴于人体倒立法或腹部挤压法不仅会导致肺通气时机的延迟,还会促使胃内容物反流进入肺内,因而不建议作为气道内液体清除的方法,而仅用于固态物质塞住气道的情况。⑤呼吸循环支持:待急救专业人员抵达现场后,可使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呼吸功能障碍者的氧合状态,或实施呼气末正压通气及充足供氧的机械通气治疗以改善呼吸功能恶化或心脏骤停者的供氧情况。此外,可通过外周静脉或骨髓腔对血压持续低下的溺水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对未恢复心脏搏动的溺水者,建议重复使用肾上腺素,剂量可从0.01mg/kg增至1mg甚至更高。对部分复苏难以成功的溺水者,已有研究结果显示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应用可能产生较好的复苏结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