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完善公共场所除颤设施配套

2025年10月02日 14:43:58      来源:上海怡健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

分享:

  11月8日,在上海马拉松赛中,一名心脏骤停的选手幸运地被参跑的“中山心外健康跑俱乐部”医务人员抢救成功。 
  “猝死”是指貌似健康的人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往往来不及救治,具有的突发性和死亡率。资料表明,这种症状的抢救除在最初3—5 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外,及时进行心脏除颤也非常关键。除颤每延迟一分钟,患者生存机率降低7%—10%。然而,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等专业急救人员赶到实施除颤时,通常已错过抢救时间。
 
  在人口密集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发达国家的普
遍做法。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大约 40万心脏骤停病例,抢救成功率约 10%,个别大城市能达到30%;中国每年约发生心律失常性猝死超过 50 万例,而实施院外心脏骤停抢救的比率极低,即使在大城市抢救成功率也不足3%。
 
  近年,在“”期间,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建言,从维护公众生命安全、完善减少意外伤亡的城市安全设施着手,在公共场合设置自动体外,以方便公众及时施救。各地政府也陆续在机场、轨交车站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了自动体外。不少地方虽然配备了自动体外,但事发时却发生无人了解、提醒并及时使用的情况,形同虚设。因此,完善大型公共场所除颤设施的配套尤为关键。
 
  加大自动的宣传推广工作。让公众知道自动是什么、有什么用、什么时候可以用,提高公众紧急救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宣传、需要推广,建议可以在大型公共场所、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体上广泛普及自动的基本知识。
 
  完善自动体外使用的培训工作。虽然自动是供非医务人员使用的傻瓜式设备,操作容易,每一步都有语音提示,错误使用也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非医务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使用。但为了提高使用的效率,也使得操作人员在使用时不至于忙乱,建议培训时不光只是做做示范,要培训出能实际进行应急操作的人员。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设备使用的指导和管理。虽然自动体外这种急救的基本原则就是“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因而在国外绝大部分场合施救者十有八九是非专业人员。但发达国家和地区急救培训普及率往往高达80%以上,而我国的现状却远未达到这个数字,普通人使用自动体外一定会有压力,难免临阵怯场。建议在现阶段急救培训普及率较低和相关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在配备自动体外的公共场所,指派专人进行除颤设备的使用指导。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