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2日 13:09:28 来源:上海怡健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
在急诊抢救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抢救的危重患者,为了保持气道通畅,挽救生命,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快速、有效的。经口和经鼻是急危重症患者建立辅助通气通道的重要方法,各有其优点。采用直接导引下内径为6~8mm的OrAL/NAsAL大容量低压气囊气管导管经口插管或经鼻插管;插管前均用(商品名:舒泰,含地卡因及硅油)涂抹气管导管,分别记录插管时间、并发症、患者耐受程度并进行比较。所有患者均由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急危重医学专业医师进行操作,1名护士协助操作。具体操作过程为:插管时右手拇指和中指呈剪刀手法,将患者的口张开,左手持沿口角右侧进入口腔,舌体向左推,片位于正中位置,慢慢推进,使顶端到达舌根部位,稍微上提可看到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使的顶端抵达舌根与会厌的交界处,并向前上方向使上提,会厌拉起,声门显露,此时由右手执导管经口腔或经鼻腔插入,斜口对声门裂,右手将气管导管迅速插入。插管成功判断标准:接上呼吸气囊挤压,双侧胸廓起伏活动一致,无上腹部膨隆,听诊双肺呼吸音一致,患者缺氧症状改善视为插管成功。二次调整成功是指插管误插入食管或插到左侧或右侧支气管,或者过程中出现气囊破损漏气,通过调整或者重新操作达到插管成功判断标准。保障气道通畅是抢救和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术是畅通气道的重要手段;有临床报道,越早放置更有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目前常用的建立气道方法为经口、经鼻以及气管切开置管。其中气管切开操作一般适用于需要长期建立辅助通气的患者,其操作时间长、创伤合并症较多,抢救过程使用有较多限制,不适用急诊抢救患者。而经口和经鼻创伤较小,其中经口操作人员熟悉,且操作快速、简便,故临床使用最多;但经口的患者,特别是仍保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其耐管性差,经常会出现自行拔管和躁动现象,加大口腔护理难度。而经鼻的导管则固定性良好,很少出现脱管,耐管性也比较好。同时本研究还发现经鼻导致门齿脱落出血、鼻黏膜出血以及喉部出血水肿等并发症比经口要少。此外经鼻无需暴露声门,对于插管困难患者可大大减少插管时间及损伤:对体位要求不高,特别是对于不适宜搬动或因心力衰竭等不宜变动体位的患者尤为合适。

综上所述,经口模型操作简单、快速,适合急诊抢救。但经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需要保持合适的体位,头颈部可以活动,要有足够的张口度。而经鼻对患者体位要求低,不用考虑患者张口程度,所以对因各种原因造成张口困难或者不易搬动的患者比较适合;同时经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以及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