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机电抗震支架技术抗震解决方案

2025年05月11日 11:29:42      来源:江西鑫佳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2

分享:

机电抗震支吊架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抗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通俗的讲就是用于支承机电管线(桥架电缆、风管、水管等)并提供抗震支撑的支吊架产品。


1974 年我国颁布部建筑抗震规范 TJ 11-74 《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试行)》,之后,规范经过了多次修订:

1978 年,TJ 11-78《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主要因 1976 年唐山大地震而修订)

1989 年,GBJ 11-19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993 年曾作局部修订

2001 年,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 年汶川地震后曾作局部修订

2010 年,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也就是现在通行的版本

暖通专篇

一、方案依据

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4、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方案范围

1、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

2、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方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米的风道。

三、方案要求

1、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抗震支撑设计间距9米,纵向抗震支撑设计间距18米;

2、管道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撑,抗震支撑间距超过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抗震支撑。

3、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须设置侧向抗震支撑。

4、门型抗震斜撑必须至少由一个侧向支撑或两个纵向支撑组成。

5、实际间距需经计算进行调整。

6、节点分布需考虑管径转变和旁通等因素。

7、荷载及长细比将影响节点分布。

四、抗震解决方案

给排水专篇

一、方案依据

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4、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方案范围

1、室内大于或等于DN65给水、排水、消防水。

2、8度、9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的给水、排水立管直线长度大于50米,直线长度大于100米管线。

三、方案要求

1、室内大于或等于DN65给水、排水、消防水抗震支撑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设计间距24米;柔性桥架上述参数减半。

2、管道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撑,抗震支撑间距超过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抗震支撑。

3、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须设置侧向抗震支撑。

4、门型抗震斜撑必须至少由一个侧向支撑或两个纵向支撑组成。

5、实际间距需经计算进行调整。

6、节点分布需考虑管径转变和旁通等因素。

7、荷载及长细比将影响节点分布。

四、抗震解决方案

电气专篇

一、方案依据

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4、国家、省、市现行的其它建筑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方案范围

1、开关柜、配电及控制柜(屏)直流屏等电气设备采取防柜(屏)内电气松动、滑动、倾倒、震脱等抗震措施。

2、柜(屏)间连接的硬母线、接地线等,在通过建筑物防震缝、沉降缝处,加设软连接。

3、15kg及以上的电缆桥架和多管共桥架系统,内径大于等于60mm的电气配管。

三、方案要求

1、刚性电缆桥架抗震支撑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设计间距24米;柔性桥架上述参数减半。

2、桥架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撑,抗震支撑间距超过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抗震支撑。

3、水平管线在转弯处0.6m范围内须设置侧向抗震支撑。

4、门型抗震斜撑必须至少由一个侧向支撑或两个纵向支撑组成。

5、实际间距需经计算进行调整。

6、节点分布需考虑管径转变和旁通等因素。

7、荷载及长细比将影响节点分布。

四、抗震解决方案

我国处在地震带之上,属于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在建筑抗震性能上有较高要求。而目前来说使用建筑机电抗震支架等产品来增加建筑的抗震性,是一种主要手段。机电系管线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分为:管道抗震支吊架(单管,门型,建筑工程机电抗震支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1、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材料、规格、要求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电设备建筑机电工程抗震支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的规定,并附有检测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