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华夏芯CEO:应避开壁垒 寻求新兴优势领域“换道超车”

2023年09月11日 13:46:08      来源:江苏瑞易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5

分享:

    原文标题:华夏芯CEO李科奕:芯片产业应避开国外壁垒 寻求新兴优势领域“换道超车”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陈旭    


  美国近日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美国这一举措不仅对中兴,甚至对我国整个通信行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折射出了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芯片行业为何屡遭美国“卡脖子”,是否具备打破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逆势“弯道超车”的后发条件?


  作为中国一家拥有全部自主CPU、DSP、AI等IP的异构计算芯片设计公司,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CEO李科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中国芯片对外依存度接近90%,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可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毕竟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国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NBD:日前,美国宣布7年内对中兴禁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纸禁令对于中兴,乃至整个中国通信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科奕:禁令如果实施生效的话,对中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由于中兴是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对中国的通讯行业的发展肯定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毕竟禁令只是针对一家企业,而且中兴的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的通讯行业里面并非无二、不可替代的,所以,对企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对整个中国的通讯行业的影响相对会小很多。


  NBD:在中国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进口芯片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美国的依存度有多大?


  李科奕:每个行业情况不一样,就通讯行业来说,中国芯片的进口对美国的依存度相对小一些,华为、紫光展锐等国产芯片厂商已经可以提供手机的基带芯片,而且还占了相当大的。但是中兴通讯、小米等厂商的基带芯片大部分依赖于美国高通。


  不过,在一些关键、核心的器件、的处理器芯片,对美国的依存度基本上是。其他行业比如笔记本电脑,主芯片CPU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从美国英特尔、AMD等公司的进口。


  需要关注的是,即使我国企业自主生产的一些芯片,其核心的技术来源还是美国或者日本的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意味着,一旦芯片来源也受美国禁令影响的话,对我国整个芯片行业发展将带来巨大阻力。


  2016年3月,美国就曾对中兴通讯施行出口限制,禁止美国元器件供应商向中兴通讯出口元器件、软件、设备等技术产品。当时,ARM公司时间就停止了对中兴通讯的支持。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必然会对中国市场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芯片与美存较大差距


  NBD:因芯片而被美国“卡脖子”的情况并非,我国芯片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科奕:从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起步比我国早。以CPU为例,在计算型芯片方面最主要的芯片是处理器(CPU),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起步了,我国本世纪初才开始真正自主做CPU。我国比美国起步晚了二三十年,这里面有着历史的原因。


  我国在产业政策层面上,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企业给予了很多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国内企业是获得使用国外公司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但可能某些企业也会自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一旦国外的公司对其切断供应,就无法正常生产。


  另外,近年来有很多基金对集成电路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在设计领域,国家层面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都是偏向中后期的投资。也就是说,产业已经培育成型或企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之后,政府投资基金才会参与投资。然而,企业真正需要资金支持往往是在早期阶段,这也是民营资本不愿意介入的阶段,也是产业期待政府基金应该更多发挥作用的阶段。


  总体来看,我国在芯片行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我们主要在某些点上面有些突破,但还没能形成“面”,或者是产业上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产业是在动态发展的,比如十年前,日本的集成电路公司在集成电路公司排名里面占到了半壁江山,而现在只有一家进入名,这个产业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正在追赶当中。只不过在核心芯片,比如说CPU、DSP、GPU等处理器芯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NBD:中国一直试图研发自有芯片打破国外垄断,为什么仍难破除壁垒?


  李科奕: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只要保持目前的势头,再给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一些时间,再过5~10年,我国的芯片产业状况肯定会有非常大的改观。


  集成电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高投入、高风险,作为一个追赶者,无论是从产业政策、人才、发展基础等与国外相比,一直有比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对产业投入大幅提升,我国从各地吸引了大批集成电路的人才,一些企业在某些芯片产品上面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行业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于二大经济体而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进步还不够,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


  实际上,从来说,毫无疑问,集成电路的产业在向中国转移,因为市场在中国,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国外设置壁垒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延缓我国前进的步伐,中国未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实现超车


  NBD:在您看来,中国芯片技术是否具有“弯道超车”的可能,韩国等国是如何做到的,他们有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李科奕:集成电路是高技术行业,里面有非常多的技术壁垒,所以“弯道超车”挑战比较大,我个人比较提倡的说法是“换道超车”,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有吸引力。


  比如韩国、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模拟到数字的这轮变换里面,日本走错了方向,还是守着过去模拟电路的地盘,很快就被韩国、美国的企业超越。韩国的经验值得学习,目前在包括存储、手机芯片、应用处理器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这些都是韩国在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通过长期创新、持续投入等取得的成绩。


  从集成电路发展的大趋势来说,我们更提倡在新的异构计算领域、新的应用领域发力,从人工智能、新一代机器人、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角度来把握,我们应该花更大力气在这方面寻求突破,不必把宝贵的资源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传统领域,这些传统领域,现有的国外垄断企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体系壁垒,想要突破会比较难。


  比如以前应用中,大部分计算任务是运行在CPU上面,而新一代的异构计算时代,计算任务是由不同的计算单元协同完成。在这些领域,中国和国外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某些点上做得更好,像中国AI(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的设计公司数量是一,中国有四五十家在做神经网络的芯片,已经远超美国。在这些领域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形成自己的优势,从以前的追赶者,到并跑者甚至有可能成为者。


  NBD: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您认为,我国芯片行业发展还需要政府给予哪些支持?您对未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有什么展望和建议?


  李科奕:去年1月份,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给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长期》的报告,其中一层意思非常明确,即集成电路从来都不是一个自由资本主导的产业,政府在中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也参考一下美国的行业专家提出的意见,与目前国内的产业政策作一下对比,我认为,从产业政策角度,政府在三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一是产业投入上,应给予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更优惠的税收减免、银行及资本投入等支持,改善国产集成电路发展的商业环境;二是对政府背景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给予一定的引导,在集成电路企业早期技术研发、积累、创新的阶段,应该鼓励政府背景的基金更多投入进来,扮演好“播种者”的角色;三是集成电路是高人才密集型的产业,我们能否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里面更多开设集成电路的课程,培养更多集成电路的人才等,也可以设立面向的集成电路创新中心,鼓励的人才到中国来进行创新。


  过去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整个产业的趋势在向中国转移,某些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衰落已经给了中国产业崛起很好的机会,国内的人才也已经逐步积累起来了,请再给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些时间,我们肯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ID":"270246","Title":"2600吨热模锻框架式液压机保压卸荷回路","OrderField":"Prev"},{"ID":"270248","Title":"日本NAKANISHI中西E4000配件(夹头)CHK-0.5","OrderField":"Next"}] $item.Ord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