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井矿盐的制盐方法

2023年08月07日 15:41:20      来源:山东天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62

分享:

        1. 什么是井矿盐:用地下开采即开矿井的方法开采出来的盐是井矿盐。

        2.制盐方法 天然卤水或岩盐卤经预处理,再用圆(平)锅煎熬或真空蒸发、热压蒸发制成盐。

        卤水净化处理 用化学方法除去卤水中所含 Ca、Mg、H2S及其他杂质,再用以制盐。Ca、Mg在制盐过程中,常在预热器、蒸发器的传热管壁生成锅垢,影响传热系数,除去的方法有:①加入NaOH、Na2CO3,使Ca、Mg生成Mg(OH)2、CaCO3沉淀。此法流程简单,但耗碱量大,处理费用较高;②先加入石灰乳,使Mg生成Mg(OH)2析出,然后加入Na2CO3,使Ca生成CaCO3析出;③先加入石灰乳与Na2SO4,使Mg成为Mg(OH)2析出,再通入CO2(石灰窑窑气或锅炉烟道气),进一步除去Ca。石灰乳加入量需考虑将Mg 除去后,卤水中还要含有适量的OH,以便在第二步反应中使Ca生成CaCO3析出。处理过程中,为加速沉淀物的凝聚与下沉,常返回一部分沉淀物作为晶种,同时加入助沉剂,如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酸钠等。

        某些天然卤水中含有H2S,对制盐设备有严重腐蚀作用,或含有BaCl2,对人体有害,都应在预处理中除去。除去H2S的方法为:①空气吹出法,使大部分H2S被带出。再通入氯气,与残存的H2S反应,生成单质硫沉淀;同时氯气与水作用生成次氯酸(HClO),在日光直接照射下,次氯酸分解成HCl,并放出[O],又可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析出。为了除去卤水中过剩的CL2、HCl和Fe,加入Ca(OH)2,使生成Fe(OH)3,并加速卤水的澄清;再加入Na2S2O3,还原卤水中残存的游离氯。此法脱硫率可达98%以上,已在工业上试用;②用空气吹出法使卤水中 H2S含量降到15mg/1以下,再加入FeCl3,除去残存的H2S。此法工艺简单,费用低,H2S除去率在99%以上,已用于生产。废气中的H2S用橡椀烤胶脱硫法除去。对含Ba的卤水,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与含SO娸的卤水混合,使生成BaSO4沉淀,将Ba除去。

        圆(平)锅煎盐 直接加热煎熬圆锅或平锅中的卤水成盐,在常压下进行。因燃料消耗高,且易出现事故,此法已基本淘汰。但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还保留着某些特殊的平锅制盐法,如美国的造粒池法生产漏斗状盐和阿尔贝格法生产块状和鳞片状盐。

        真空蒸发制盐 根据卤水沸点随压力减低而下降的规律,在压力递减的多效蒸发罐组中,用生蒸汽(新鲜蒸汽)加热一效罐的卤水,使之沸腾蒸发,产生二次蒸汽用作次效罐的热源,并按所设效数依次传递,多次利用二次蒸汽,使各效罐的卤水蒸发析盐。

        真空蒸发制盐的主要设备是蒸发罐,由加热室和蒸发室组成。加热室的壳体中,有上下花板和固定在花板间的加热管束。加热蒸汽经管道进入壳体,卤水由下而上在加热管中循环,通过加热管壁的热交换,使卤水温度升高,并进入蒸发室,沸腾蒸发;二次蒸汽由上部排出,冷凝水由加热室底部管道排出,蒸发室底部有集盐装置。制盐工业常用的真空蒸发设备有两种:①标准式蒸发罐(图6),加热室置于蒸发罐内,其中有直径较大的循环管,横断面积为加热管束总横断面积的50~99%,内装推进器,强制卤水循环,流速可达 0.8~1.2m/s,借以提高传热系数。结构简单,动力消耗较少,但卤水循环慢,传热系数低,检修困难,不易实现大型化;②外加热室强制循环蒸发罐(图7),加热室与蒸发室分开,其间用上、下循环管连接,卤水的循环由安装在下循环管和加热室之间的轴流泵强制进行。卤水循环速度较快,达2m/s左右,加热管拆换、检修方便,便于实现大规模生产,但动力消耗较大。多效蒸发的加料方式一般是各效分别加料,盐浆顺流到末效排出。末效二次蒸汽进入冷凝器冷凝,并将不凝气排除,以维持蒸发系统的真空度。热压蒸发制盐,利用压缩机或蒸汽喷射泵,将蒸发罐所产生的二次蒸汽加压升温,再反馈至蒸发罐,反复将二次蒸汽用于蒸发制盐。压缩机压缩效率高,但设备复杂,投资较大,耗电多;蒸汽喷射泵设备简单,投资较少,但效率较低,并需具备压力较高的工作蒸汽。

        热压、真空并用法制盐 将热压蒸发与真空蒸发结合起来的一种制盐方法。有的是在多效真空蒸发系统外,增加一个加压效,如采用电动压缩机,加压效可独立使用,如图8;如改用汽轮机驱动的压缩机,除压缩本效二次蒸汽反复使用外,汽轮产生的背压蒸汽供给多效蒸发系统作为热源。有的是在多效蒸发系统内,用蒸汽喷射泵压缩一效的二次蒸汽,除反馈本效使用外,其余部分进入下一效作为加热室的热源。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