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为LDAR泄漏监测与修复系统保驾护航

2023年08月05日 10:56:44      来源:申贝科学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9

分享:


LDAR泄漏监测与修复系统

LDAR是“泄漏检测与维修(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的英文词头的缩写。其原理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对潜在泄漏源(阀门、法兰、泵密封等)进行常规化巡检和仪器检测相结合,以定点并及时有效的维修泄漏源,阻止管道内气体泄漏。

是在化工企业中对生产全过程原料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监测设备,监测化工企业各类反应釜、原料输送管道、泵、压缩机、阀门、法兰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泄漏处,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处,从而达到控制原料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是目前国际上较**的化工废气检测技术。

典型的LDAR步骤:确定程序、组件检测、修复泄漏、报告闭环等。其子程序包括:检测前准备子程序、检测子程序、修复子程序、报告子程序等。

LDAR技术使用专门检测有机气体的仪器,以确认发生泄漏的设备。技术人员检测后,会对每个阀门和密封点编号,并设立牌子,建立台账。其中,绿色牌表示无泄漏;黄色牌表示警告,要予以修复;红色牌表示须立即整改。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符合LDAR泄漏监测,符合“EPA方法2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

重量轻、本质安全的便携式FID/PID双检测器分析仪

Thermo Scientific TVA2020C 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是同时应用火焰离子化(FID)和光离子化(PID)双检测器技术,本质安全的便携式现场分析仪。

  • FID/PID双检测器技术;

  • 具备蓝牙功能

  • 轻便紧凑的设计

  • 现场操作简单

  • 无需PC应用软件


Thermo Scientific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具备同时检测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能力。TVA2020C分析仪可以应用于包括遵循美国EPA方法21监测的现场、现场修复检测、垃圾填埋环境监测、以及常规的区域环境调查。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配置了高灵敏度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量有机化合物浓度。FID具有很宽的动态和线性测量范围,响应稳定,重复性好。配置可同时工作的FID和PID双检测器的分析仪,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相对于单检测器的仪器,双检测器分析仪能同时对所有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化合物快速响应;而和同体积的其他仪器比较,能提供更**的气体覆盖。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在校正后,就可以进行一些自定义设置,比如设置内部数据记录参数、上传监测路径、建立蓝牙连接、设定报警级别、选择响应因子等。


可选配的蓝牙通讯功能,可以将大量的测量数据直接发送到内置LDAR软件的手持设备上,因此不需要在测量后再传输到监测系统,同时能更好地根据路径信息进行监测。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比早期型号减少了21%的重量,而且比大多数单FID仪器的尺寸更为紧凑。这种轻便、紧凑的便携式设计真正可以做到减轻使用者的疲劳。另外,TVA2020C部分配置可选,如基本/增强型探头、便携箱和氢气充气阀等。

TVA2020有毒挥发气体分析仪技术参数


准确度

FID 从1.0~10000ppm,读数的±10%或±0.1ppm,取大值

PID 从0.5~500ppm,读数的±20%或±0.5ppm,取大值

重复性

FID 500ppm甲烷时,2%

PID 100ppm异丁烯时,1%

线性范围

FID 1.0~30000ppm甲烷

PID 0.5~2000ppm异丁烯

响应时间

PID 通入500ppm异丁烯,达到***终值90%的时间小于3.5s

FID 通入10000ppm甲烷,达到***终值90%的时间小于3.5s

采样流量 在采样探头入口,一般为1L/min
电池 在0℃时,至少可连续工作10小时;电池全充满时间小于10小时;
氢气瓶工作时间 从气瓶压力为15.3Mpa(2,200Psi)开始,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
重量

单FID检测器 4.17kg

双检测器 4.26kg

工作环境温度 -10℃~+45℃
低检出限

低检出限以七倍峰间噪声的标准偏差计算

PID 0.5ppm异丁烯

FID 0.5ppm甲烷

寿命

PID 常规清洁,超过2000小时

FID 超过5000小时

数据存储间隔

自动模式 1次/秒或1次/999分钟,用户可选

VOC或FE模式, 2~30秒,用户可选

工作相对湿度 15%~95%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