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之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
2023年08月03日 14:42:39
来源:厦门沃泰科技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5
污水处理之活性污泥的驯化技巧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如何能够更好的使用活性污泥法来进行污水处理呢?
详见下文。 1
、好氧处理菌种的投加与培养 一、菌种培养时构筑物的选择: 方便加菌种、有曝气装置、有搅拌、方便进原水或营养液 二、菌种的投加方案的确定 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如场地、人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 三、菌种的粉碎 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
泵循环+
滤网冲击---
曝气、搅拌。 四、菌种活性的恢复 菌种加入后,首先是恢复其活性,由于菌种脱离其原来的好氧环境往往已有较长时间,因此,菌种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加入培养构筑物,并且加入时,使构筑物处于曝气过程,每批加完后继续曝气,一方面淘汰厌氧菌,另一方面将构筑物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恢复其活性 五、菌种的培养 在活性恢复后即进入培养阶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尽快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菌种活性恢复期间,同时自身也有部分增殖。菌种的培养可单独进行,也可与驯化同步进行,通常是以培养为主,即污泥量增加为主,兼顾驯化。如原水浓度较高或毒性较强,培养时应以加营养液或生活污水为主;
如原水基本无毒性,碳氮比适当,可在培养阶段以原水为主。 2
、好氧处理活性污泥的驯化 一、活性污泥驯化应遵循的原则 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 二、活性污泥驯化的方法与技巧 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应逐步减少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
—10%
,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
个周期或2
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以此类推,*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 活性污泥驯化时,也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 下面以SBR
池为例计算体积负荷。12
小时一周期,曝8
推4
。 进水COD5000mg/L,
氨氮1000mg/L
,好氧池体积1000
方,进水后生化池内COD300mg/L
,氨氮50mg/L
,曝气4
小时后,生化池内COD200mg/L
,氨氮34mg/L
。则系统COD
体积负荷=(300-200)/4= 25mg/L.h;
系统氨氮体积负荷=(50-34)/4= 4mg/L.h;
再计算出本周期COD
去除总量=1000
方* 25mg/L.h* 8=200
公斤;
氨氮去除总量=1000
方* 4mg/L.h* 8=32
公斤;
以COD
计算下周期进水量=200*1000/5000mg/L=40
方;
以氨氮计算下周期进水量=32*1000/1000mg/L=32
方;
下周期进水量取32
方 连续进水的运行方式中,应计算单位时间内系统进入的COD
、氨氮的总量,结合在此期间系统内指标的变化情况计算出体积负荷来确定下周期进水量。 如果化验设施不到位,无法获知COD
、氨氮等数据,可根据溶解氧的变化、风机风量的大小来估算体积负荷。在这种情况下,进水量的增加更应稳定,避免冒进对系统产生冲击。 例如,系统内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3mg/l
,如果系统内溶解氧偏低,1.0
左右,或进水停止后,溶解氧上升缓慢,说明进水量偏大,应适当减少进水量。如果溶解氧上升较快,说明进水量合理,可再适当增加进水量。 如果溶氧仪、化验仪器暂时都没有,可根据污泥负荷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污泥COD
负荷按0.2
公斤COD/
公斤污泥˙天。 三、硝化菌的培养 对于垃圾渗滤液来讲,硝化菌的培养是重点,相对于异养菌来讲比较难培养,硝化菌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污泥的驯化过程。 下面根据影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来确定硝化菌培养时应控制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 温度
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5~35℃的范围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当废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只有30℃时的硝化硝化速率的25%。尽管温度的升高,生物活性增大,硝化速率也升高,但温度过高将使硝化菌大量死亡,实际运行中要求硝化反应温度低于38℃。所以高氨废水工程的调试应尽量选择气温15度以上的季节,如果必须在冬季启动,应尽量选用高氨污水厂的菌种,或有保温、加温措施的系统。
②pH
值 硝化菌对pH
值变化非常敏感,*佳pH
值是8.0
~8.4
,在这一*佳pH
值条件下,硝化速度,硝化菌*大的比值速度可达*大值。在硝化菌培养时,如果进水pH
值较高,能够达到8.0
左右*好,如果达不到也不应刻意追求,只要系统内pH
值不低于6.5
即可,如低于此值,应及时补充碱度,如烧碱、纯碱等。 ③溶解氧 氧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高低,必将影响硝化反应得进程。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溶解氧应该控制在1.5
~2.0mg/L
内,低于0.5mg/L
则硝化作用趋于停止。当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低DO(1.5mg/L)
下可出现SND
现象。在DO>2.0mg/L
,溶解氧浓度对硝化过程影响可不予考虑。但DO
浓度不宜太高,因为溶解氧过高能够导致有机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物缺乏营养,活性污泥易于老化,结构松散。此外溶解氧过高,过量能耗,在经济上也是不适宜的。 ④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龄)
为了使硝化菌群能够在连续流反应器系统存活,微生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θc)N
必须大于自养型硝化菌*小的世代时间(
θc)minN
,否则硝化菌的流失率将大于净增率,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一般对(
θc)N
的取值,至少应为硝化菌*小世代时间的2
倍以上,即安全系数应大于2
。 ⑤重金属及有毒物质 除了重金属外,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还有:高浓度氨氮、高浓度硝酸盐有机物及络合阳离子等。 ⑥BOD
如果系统内BOD
较高,系统内的异养菌就会与硝化菌争夺溶解氧,由于异养菌的数量远远大于硝化菌,硝化菌常常在系统内BOD
较高的情况下得不到一定的溶解氧,而无法生长增殖。一般系统内BOD
高于20mg/l
,就会对硝化菌产生抑制。如果进水COD
过高或碳氮比较高,硝化菌的培养就必须通过延时曝气来实现,即系统内COD
已经合格或处于较低水平时,继续曝气,给予硝化菌足够的生长时间,曝气时,同样要控制好溶解氧,尽量低于3mg/L
,防止污泥加速老化。 ⑦氨氮浓度 在系统氨氮浓度200mg/L
时硝化菌就会被抑制,因此建议系统内氨氮浓度不高于150mg/L
,在高氨污水处理中,由于进水氨氮浓度高,如果不注意,几个周期下来氨氮浓度就会升高到一定程度,常常在A
池高于200mg/L
,因此在硝化菌培养过程中以及正常运行时,应始终维持系统出水氨氮浓度在工艺要求指标以内,保证从调试开始,系统即出合格水。 结合以上几种因素,我们在培养硝化菌时,应尽量创造其生长的有利条件,制定出*佳方案。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