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恶臭投诉日益增加,申贝助力恶臭气体快速检测

2023年08月02日 09:01:37      来源:申贝科学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0

分享:

近日发布了《2018-2020年恶臭/异味污染投诉情况分析》,3年内每年恶臭/异味投诉举报均超过10万件,占全部环境问题投诉举报21%左右,已成为公众投诉强烈的环境问题之一。

恶臭污染的危害
恶臭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感觉及损害生活环境的异味气体。


恶臭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上。据统计目前恶臭气体种类可达4000多种


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恶臭污染物主要有硫醇类、氨、硫化氢、甲基硫、甲醛、苯、甲苯、苯乙烯和酚类等,其中芳香族化合物如苯、甲苯、苯乙烯等可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严重的恶臭对人体的分泌系统会造成影响,使分泌系统紊乱,降低代谢活动。高浓度的恶臭还可使接触者发生肺水肿甚至窒息死亡。长期反复受到恶臭物质的刺激,还会引起嗅觉疲劳,导致嗅觉失灵。

恶臭污染的源头

恶臭/异味污染的源头行业主要是垃圾处理、畜牧业、化工、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餐饮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修业和医药制造业。不同行业排放的特征恶臭污染物差别较大。

典型恶臭气体的主要来源如下所示:
序号 分类 主要来源
1 硫化氢 炼油、炼焦、石化、煤气、粪便处理、废水处理、垃圾处理
2 硫醇类 煤气、炼油、制药、农药、合成纤维、橡胶等化工行业
3 粪便处理、肥料加工、炼焦、肉类加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
4 醛类 垃圾处理、医药、炼油、石油化工、铸造
5 醇类 石油化工、皮革制造、合成材料
6 硫醚类 炼油、农药、垃圾处理、生活污水下水道
7 吲哚类 生活污水处理、粪便处理、畜产加工、牲畜屠宰
8 烃类 电石、溶剂、炼油、石油化工、化肥、炼焦
9 胺类 皮革、畜产加工、水产加工,垃圾处理
10 脂肪酸 油脂加工、石油化工、皮革制造、制药、香料


恶臭污染国家管控要求


我国现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于 1993 年 8 月 6 日发布。

现行标准已经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利于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促进生产工艺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因此,国家决定修订《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并在18年已经编制完成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根据该稿:周界恶臭污染物浓度限值
序号 控制项目 单位 浓度限值
1 mg/m3 0.2
2 3甲胺 mg/m3 0.05
3 硫化氢 mg/m3 0.02
4 甲硫醇 mg/m3 0.002
5 甲硫醚 mg/m3 0.02
6 二甲二硫 mg/m3 0.05
7 二硫化碳 mg/m3 0.5
8 苯乙烯 mg/m3 1.0
9 臭气浓度 无量纲 20

注:臭气浓度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要的稀释倍数

恶臭污染监测方法

随着人们对恶臭污染的逐渐重视,恶臭的评价与测定方法也在不断完善。目前的常用的恶臭监测方法有嗅觉测定法和仪器测定法。


嗅觉测定法根据人的嗅觉来评价气味强度,测定恶臭的特征参数(嗅阈值或浓度、感觉强度等),标准可依照GB/T 14675《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嗅袋法》。


仪器测定法则是通过气味传感器或气相色谱等方法对恶臭物质进行测定,确定臭气物质的成分与浓度。仪器法测定能够定性定量污染成分,测定的精度高,可连续或自动监测,更适用于指导恶臭治理和监测,可解决样品时效性差,无法溯源等痛点。

申贝相关解决方案

XP-329ⅢR手持式恶臭气体检测仪

1台机器就可以简单的检测某个场所的气味强弱及【臭气指数】!

01.产品特点

气味的强弱程度通过数字实时显示

● [级别显示]和[臭气指数(相当值)显示]可以切换显示

● 以条形图的形式告知保养时间

● 实现原气味的臭气指数(相当值)转换
● 通过与使用场所相应的臭气指数变换表,能将【臭气指数(相当值)】直接显示。变换表可制作任意次数,机内可存储3种变换表


02.产品用途

● 多种食品或香料的品质管理

● 臭味吸附剂或除臭剂的效果检测

● 工厂排口臭气检测

● 除臭装置剂空气净化器的性能评估

● 工厂周边的环境管理

● 室内及车内的环境监测

● 河流及工厂排水的水质监测

● 物理化学反应的追踪

● 建材产生的VOC等化学物质的管理


03.产品参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欧亚贸易网,转载请必须注明欧亚贸易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