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有机样品提取方法,食品的前处理方法

2023年06月22日 11:24:41      来源:安徽思成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8

分享: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前处理是分析方法的关键一环,样品前处理的目的是使样品能适合分析方法的要求。通常包括消化和提取、分离和净化等步骤。灰化样品时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时间,必要时可加助熔剂;湿法消化选择适宜的酸和温度。提取要选择提取效率高的提取剂和提取方法。提取条件的选择一般以加标样品或阳性样品用不同溶剂和方法提取,将样品与标准溶液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提取率。分离和净化是为了去除干扰成分。可用C18柱、硅镁吸附剂、D101大孔吸附树脂等吸附分离,对洗脱条件进行优化,选择适宜洗脱剂和洗脱时间。二、食品样品的前处理(pretreamentfoodsamples)指食品样品在测定前消除干扰成分,浓缩待测组分,使样品能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的操作过程。1.无机化处理采用高温或高温下强氧化条件,使食品样品中的有机物分解并呈气体逸出,而待测组分被保留下来用于分析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方法。1)湿法消化(wetdigestion)加入氧化性强酸,加热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以便分析测定。方法特点优点:分解有机物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低,减少待测组分的挥发损失。缺点:消化过程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试剂用量较大,有时空白值高;消化初期,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泡沫,样品可能溢出;样品可能出现炭化,使待测组分损失。

常用的氧化性强酸a)硝酸浓硝酸(65%~68%,14mol/L),沸点121.8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能将样品中有机物氧化成CO2H2O,自身还原成NO2。单独使用硝酸不能分解有机物,因此常常与其他酸配合使用。几乎所有的硝酸盐都溶于水,但易与锡和銻形成难溶的偏锡酸(H2SnO3)和偏銻酸(H2SbO3)或其盐。b)高氯酸(65%~70%,11mol/L)能与水形成恒沸溶液,沸点203。热的高氯酸是强氧化剂,氧化能力较硝酸和硫酸强,几乎所有的有机物都能被它分解。高氯酸沸点适中,氧化能力持久,用于消化食品样品速度快,过量的高氯酸易除去。但一般不单独用高氯酸氧化样品,而使用硝酸和高氯酸的混合酸分解有机物。K+和NH4+盐外,一般高氯酸盐都溶于水。c)硫酸稀硫酸没有氧化性,热的浓硫酸(98%,18mol/L)有较强氧化性,对有机物有强烈的脱水作用,可使食品中的蛋白质氧化脱氨。硫酸沸点高(338),不易挥发损失。硫酸的氧化能力不如高氯酸和硝酸强,硫酸与碱土金属(Ca、Mg、BaPb)形成的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常用消化方法a)硫酸消化法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采用硫酸消化法,同时加入硫酸钾和硫酸铜,蛋白质中的氮转变成硫酸铵留在消化液中,不会进一步氧化成氮氧化物而损失。

b)硝酸-高氯酸消化法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先加硝酸消化,待大量有机物分解后再加高氯酸;二是事先以一定比例(一般为HNO3+HClO4=4+1)配制混合酸,将样品浸泡过夜,次日消化。该法氧化能力强,消化速度快,消化温度较低,挥发损失少。消化时应特别注意安全。含酒精和含油脂较多组分,不宜采用此法。c)硝酸-硫酸消化法加入两酸混合液或先加硫酸,加热使有机物分解、炭化,然后不断补加硝酸。此法不宜做食品中碱土金属的分析。对含大量脂肪和蛋白质的样品,消化后期可加入少量高氯酸或过氧化氢,加快消化速度。消化操作技术a)敞口消化法:通常在凯氏烧瓶或硬质锥瓶中进行,是的消化方法。b)回流消化法测定含挥发性成分的样品时,可在回流消化装置中进行,避免被测组分挥发损失。c)冷消化法又称低温消化。将样品与消化液混合后置于室温或37~40烘箱内,放置过夜。低温消化可避免易挥发元素的损失。仅适于含有机物较少的样品。d)密封罐消化法采用压力密封消化罐和少量消化液,在一定压力下对样品消化。将密封罐置于150烘箱中保温2h。由于在密闭容器中消化液的蒸气不能逸散,产生较高压力,提高了消化剂的利用率。此法样品用量一般小于1g,只需加30%的过氧化氢和一滴硝酸即可,空白值较低。

e)微波消解法在2450MHz的微波电磁场作用下,微波穿透容器直接辐射到样品和试剂的混合液中。吸收微波能量后,使消化介质的分子相互摩擦2)干灰化法(dryashing)将样品置于磁坩埚中,先在电炉上脱水、炭化,再置于500~600高温炉中灼烧灰化。有机物分解,留下无机物供测定。产生高热。同时交变电磁场使介质分子极化,高频辐射使极化分子快速转动,产生猛烈摩擦、碰撞和震动,使样品分解。微波消解试剂用量小,空白值低;使用密闭容器,减少了对外界的污染。方法特点操作简便,基本不加或加很少试剂,因而空白值很低。提高干灰化法回收率的措施a)加入助灰化剂为加速有机物氧化,防止某些组分挥发或被坩埚吸留,可加适量助灰化剂。如测食品中碘时可加氢氧化钾使碘元素变成难挥发的,减少损失;测砷时可加氧化镁和硝酸镁,使砷转变成难挥发的焦镁(Mg2As2O7),常常将氧化镁衬垫在坩埚底减少坩埚吸留。b)采用适宜的灰化温度应选择尽可能低的温度灰化,但温度过低会延长灰化时间。通常选55025灰化4h,一般不超过600。近年发展了低温灰化技术,将样品放在低温灰化炉中,先将炉内抽至近真空,并通入氧气,用射频照射使氧气活化,在低于150下便可是有机物全部灰化。

但目前低温灰化炉价格昂贵,尚难普及。2.干扰成分的去除测定各种有机成分时,可采用多种前处理方法有机样品提取方法,将待测的有机成分与基体或其他干扰成分分离后再进行测定。常用分离净化方法有:(1)溶剂提取法根据相似相溶的原则。一般分为浸提法和液-液萃取法。浸提法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包括:振荡浸渍法、捣碎法、索氏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液-液萃取法利用溶质在两种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如测定动物油脂中的有机氯农药,可先用石油醚萃取,然后加浓硫酸使脂肪磺化生成极性大的亲水性物质,加水反萃取可除去脂肪,有机氯农药留在石油醚层。如测定鱼肉中的组胺,是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样品中,需加碱使之生成组胺,用戊醇萃取至有机相中,再加盐酸,组胺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易溶于水,被反萃取至水相,与样品中其他组分分离。(2)挥发法和蒸馏法利用待测组分的挥发性或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变成具有挥发性的气体,与样品基体分离,经吸收液收集后用于测定。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测定挥发性有机磷农药,首先用乙酸乙酯提取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取一定量样液加入填有*、砂子的Storherr180~185,用氮气将农药吹出,经聚四氟乙烯螺旋管冷凝,收集到玻璃管中供测定用。

样品中的脂肪、蜡质、色素等高沸点物质仍留在Storherr管中。达到分离、净化、浓缩的目的。一般与气相色谱联用。静态顶空法:将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恒温加热一段时间,低沸点组分在容器内挥发达到蒸气压平衡,抽取上层蒸气用于气相色谱分析。动态顶空法:在顶空装置中不断通入氮气,使其中挥发性成分随氮气逸出,收集于吸附柱中,经热解吸或溶剂解析后分析。此法操作复杂,但灵敏度高。 氢化物发生法用还原剂将待测组分还原成易挥发的氢化物,从基体中分离出来。 氢化物经吸收液吸收后 1)利用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 2)直接导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 (3)固相萃取 (solid phase extraction,SPE) 1)基本原理和优点 基本原理是样品在固相(吸附剂)和液相(溶剂)之间的分配。其保 留或洗脱的机制取决于被分离物与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基团以及被分 离物与液相之间的分子作用力。 洗脱模式有两种: 一是目标化合物比干扰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更强,因而被保留, 干扰物先洗出,然后选用对目标化合物亲和力更强的溶剂洗脱目标化 二是干扰物比目标化合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亲和力更强,干扰物质被保留,目标化合物直接被洗脱。

采用种洗脱方式的较多。 2)装置和操作 主要装置是固相萃取柱(SPE 小柱),外形类似于,通常 选玻璃或聚四氟乙烯作柱体。柱体积 1~50ml 不等,的是 1~6ml。其中吸附剂的粒径多为40 操作步骤分为:萃取柱预处理上样洗去干扰杂质洗脱及收集分析物 与液-液萃取相比,固相萃取有以下优点: 回收率和富集倍数高;有机溶剂消耗量低,减少环境污染; 采用高效、高选择性定性吸附剂,被分析物与干扰物分离更有效; 易于处理小体积试样; 操作简便、费用低,易于实现自动化。 柱中填充物除吸附剂外也可以是离子交换树脂、凝胶等其它材料,故 分离原理可以有吸附、分配、凝胶过滤、亲和萃取等。 如测定保健食品中总皂甙,先用水提取,再经 AXD-2 大孔树脂柱 分离净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有报道将的特异抗体联到某载体上制成亲和柱,用于分析 时去除干扰物。 (4)固相微萃取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上世纪9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1993 年美国 Supelco 公司首先推出了商品化的 SPME 装置,在分析 化学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

1994 年杂质《Research Development》将其评为秀的100项新产品之一。 分为萃取和解吸两个步骤: 萃取过程 将萃取针头插入带隔膜塞的固相萃取专用样品瓶内,压下活塞使萃取 头纤维暴露在样液中进行萃取,经过一段时间后,拉起活塞,萃取头 缩回到不锈钢针头中,拔出针头,完成萃取。 可在样品瓶中加无机盐、调节 pH、加热或磁力搅拌。 一种是将萃取头直接插入试样中萃取,适用于液体或气体样品中组分的分离。 另一种是顶空萃取,适用于各种基质试样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组分的分离。 影响固相萃取灵敏度的因素有:涂层的种类、待测物性质、基质的种类、试样pH值、盐浓度、搅拌和加热情况等。 解吸过程 将萃取针头插入分析仪器进样口,推出石英纤维,进行热解吸或溶剂 解吸。 热解吸适合于气相色谱法,萃取针头放入色谱仪炉箱中热解吸。 用适当溶剂注入萃取柱中解吸,解吸液进行后续分析。 (5)色谱分离法 柱色谱:常用硅胶、氧化铝、离子交换树脂柱。用荧光法测VB2 用硅镁吸附剂柱吸附VB2 后洗脱测定。 纸色谱法:现有纸色谱分离,将样点浸出后,再用其它方法测定。分析合 成色素时,常用纸色谱分离 薄层色谱法:B1的测定(GB法),先用薄层色谱分离,再用荧 光法测定. (6)超临界流体萃取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与普通液-液萃取或液-固萃取相似,也是在两相之间进行的一种萃 取方法,不同的是所用萃取剂为超临界流体。

超临界流体只能存在于超临界状态下,是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 既非气态又非液态的特殊流体。 超临界流体密度较大,与液体相似,可作为溶剂溶解其他物质; 超临界流体粘度小,又与气体相近,传质速度快,表面张力小,很容 易进入固体样品内 ,使目标分析物易溶于超临界流体。 不同的物质达到临界点要求的温度和压力不同,改变物质的温度和压 力,使之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达到超临界状态,便可获得超临 界流体。超临界流体还是“绿色化学”提倡的清洁溶剂,正逐渐取代实 验室常用的高毒、高污染的有机溶剂。 的超临界溶剂是CO2,其临界值较低(临界温度31.06,临 界压力7.39MPa)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溶质发生化学反应,无臭、 无毒、沸点低,易与从萃取后的组分中除去,适合于对热不稳定化合 物的萃取。但CO2 是非极性分子,不适于极性化合物的萃取。极性 化合物的萃取可用NH3 或作萃取剂。 超临界流体萃取常与色谱分析联用SFE-GC、 SFE-HPLC、 SFE -SFC(超临界流体色谱), 用于食品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残留等测定。 (7)透析法 利用高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或离子能通过半透膜的性 质,实现大分子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

如测定食品中糖精钠含量,可将食品样品装入玻璃纸的透析膜袋中, 放在水中透析。由于糖精钠分子较小,能通过半透膜进入水中,而蛋 白质、鞣酸、树脂等高分子杂质不能通过半透膜,仍留在玻璃纸袋中, 从而达到分离。 8)沉淀分离法 利用沉淀反应进行分离。在试样中加入适当沉淀剂,使被测成分或干 扰成分沉淀下来有机样品提取方法,经过滤或离心达到分离目的。 如测食品中亚硝酸盐,先加入碱性硫酸铜或三等沉淀蛋白质, 使水溶性亚硝酸盐与蛋白分离。 (8)微波辅助样品前处理技术 微波是波长在100~0.1cm的电磁波微波辅助消解 微波辅助萃取 微波加热机理: 常规加热是由外部热源通过热辐射由表及里的 传导式加热。 微波加热是将微波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对物质的加热过程与物质内部 分子的极化有密切关系微波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化学键,但足以引发分 子转动或离子移动,从而产生热能。 微波加热的特点: 加热速度快 瞬间渗透到被加热物体中,无需热传导过程,比常规 加热快10~100 加热均匀物体各部位能均匀渗透电磁波而产 生热量,里外同时加热,避免外焦内生。 选择性 介电常数大的溶质和溶剂,对微波吸收强,升温快。有些 非极性溶剂,微波几乎不起加热作用。 已有专门 微波辅助消解装置 微波辅助萃取装置 样品的采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ID":"233961","Title":"在标准COD消解器的使用过程中做到这些可减少故障发生概率","OrderField":"Prev"},{"ID":"233963","Title":"鱼线与尼龙线拉力机怎么测试","OrderField":"Next"}] $item.Ord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