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1日 12:23:49 来源:安徽思成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8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 cm~1300(1800) cm和1800 (1300 ) cm~ 600 cm两个区域。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 1300 cm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在1800 cm(1300 cm)~600 cm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
(1) 4000 ~2500 cm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N、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
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浓度于0.01mol. dm时,在3650 ~3580 cm处出现游离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红外吸收光谱是,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 ~3200 cm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
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500~3100 cm,因此,可能会对O-H伸缩振动有干扰。
C-H的伸缩振动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两种:
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以下,约3000~2800 cm,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小。如-CH3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 cm和2876 cm附近;R2CH2基的吸收在2930 cm和2850 cm附近;R3CH基的吸收基出现在2890 cm附近,但强度很弱。
不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以上,以此来判别化合物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的C-H键。
苯环的C-H键伸缩振动出现在3030 cm附近,它的特征是强度比饱和的C-H浆键稍弱,但谱带比较尖锐。
不饱和的双键=C-H的吸收出现在3010~3040 cm范围内,末端= CH2的吸收出现在3085 cm附近。
叁键CH上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更高的区域(3300 cm)附近。
(2) 2500~1900 cm为叁键和累积双键区,主要包括-CC、-CN等叁键的伸缩振动,以及-C =C=C、-C=C=O等累积双键的不对称性伸缩振动。
对于炔烃类化合物,可以分成R-CCH和R-C C-R两种类型:
R-CCH的伸缩振动出现在2100~2140 cm附近;
R-C C-R出现在2190~2260 cm附近;
R-C C-R分子是对称,则为非红外活性。
-C N基的伸缩振动在非共轭的情况下出现2240~2260 cm附近。当与不饱和键或芳香核共轭时,该峰位移到2220~2230 cm附近。若分子中含有C、H、N原子,-C N基吸收比较强而尖锐。若分子中含有O原子,且O原子离-C N基越近,-C N基的吸收越弱,甚至观察不到。
(3) 1900~1200 cm为双键伸缩振动区,该区域重要包括三种伸缩振动:
C=O伸缩振动出现在1900~1650 cm,是红外光谱中特征的且往往是的吸收,以此很容易判断酮类、醛类、酸类、酯类以及酸酐等有机化合物。酸酐的羰基吸收带由于振动耦合而呈现双峰,苯的衍生物的泛频谱带,出现在2000~1650 cm范围,是C-H面外和C=C面内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红外吸收光谱是,虽然强度很弱,但它们的吸收面貌在表征芳核取代类型上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