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2023年05月15日 17:40:43      来源: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0

分享:

1、范围:适用于化妆品原料及其产品的基因突变检测。

2 定义

2.1 回复突变 reverse mutation

细菌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由营养缺陷型回变到原养型(prototroph)。

2.2 基因突变 gene mutation

在化学致突变物作用下细胞DNA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变化。

2.3 碱基置换突变 base substitution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置换。

碱基置换有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两种形式。

转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嘧啶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嘌呤所代替。

颠换是DNA链上的一个嘧啶被另一嘌呤所替代,或一个嘌呤被另一嘧啶所代替。

2.4 移码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引起DNA链上增加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

2.5 细菌回复突变试验bacterial reverse mutation assay

利用一组或者缺陷型试验菌株测定引起细菌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的化学物质所诱发的氨基酸缺陷型→原养型回复突变的试验方法。

2.6 S9

经多氯联苯(PCB混合物)或C12H12N2O3钠和β-萘黄酮结合诱导的大鼠制备肝匀浆,在9000g下离心10min后的肝匀浆上清液。

3 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故在缺乏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故在缺乏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

4 仪器和设备

电热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振荡水浴摇床、压力蒸汽消毒器、干热烤箱、低温冰箱(-80℃)或液氮生物容器、普通冰箱、天平(精密度0.1g和0.0001g)、混匀振荡器、匀浆器、菌落计数器、低温高速离心机,玻璃器皿、生物安全柜等。

5 培养基和试剂

5.1 0.5mmol/L-0.5mmol/L-0.5mmol/L溶液

成分:

L-(MW155)

78mg

D-(MW244)

122mg

L-(MW204)

102m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1000mL

配制:将上述成分加热,以溶解,然后在0.068MPa下高压灭菌20min。贮于4℃冰箱。若试验中不使用大肠杆菌,则不添加。

5.2 顶层琼脂培养基

成分:

琼脂粉

1.2g

氯化钠

1.0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200mL

配制:上述成分混合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实验时,加入0.5mmol/L-0.5mmol/L-0.5mmol/L溶液20mL。若试验中不使用大肠杆菌,则不添加。

5.3 Vogel-Bonner(V-B)培养基E

成分:

枸橼酸(C6H8O7·H2O)

100g

(K2HPO4)

500g

磷酸氢铵钠(NaNH4HPO4·4H2O)

175g

(MgSO4·7H2O)

10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1000mL

配制:先将前三种成分加热溶解后,再将溶解的缓缓倒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1000mL。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

5.4 20%葡萄糖溶液

成分:

葡萄糖

200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1000mL

配制:加少量蒸馏水/去离子水加温溶解葡萄糖,再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1000mL。于0.068MPa下高压灭菌20min。储于4℃冰箱。

5.5 底层琼脂培养基

成分:

琼脂粉

7.5g

蒸馏水/去离子水

480mL

V-B培养基E

10mL

20%葡萄糖溶液

10mL

配制:首先将前两种成分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后,再加入后两种成分,充分混匀倒底层平板。按每皿25mL制备平板,冷凝固化后倒置于电热恒温培养箱中24h,备用。

5.6 营养肉汤培养基

成分:

:C8H9Cl

2.5g

胰胨

5.0g

(K2HPO4)

1.0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500mL

配制:将上述成分混合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

5.7 盐溶液(1.65mol/L KCl+0.4mol/L MgCl2)

成分:

(KCl)

61.5g

KCl

氯化镁(MgCl2·6H2O)

40.7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500mL

配制:在水中溶解上述成分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

5.8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成分:

(NaH2PO4·2H2O)

2.965g

(Na2HPO4·12H2O)

29.015g

加蒸馏水/去离子水至

500mL

配制:溶解上述成分后,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储于4℃冰箱。

5.9 S9混合液

成分:

每毫升S9混合液

肝S9

100μl

盐溶液

20μl

灭菌蒸馏水/去离子水

380μl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

500μl

辅酶II(NADP)

4μmol

6-磷酸葡萄糖(G-6-P)

5μmol

配制:将辅酶II和6-磷酸葡萄糖置于灭菌三角瓶内称重,然后按上述相反的次序加入各种成分,使肝S9加到已有缓冲液的溶液中。该混合液必须临用现配,并保存于冰水浴中。实验结束,剩余S9混合液应该丢弃。

5.10 菌株鉴定用和特殊用途试剂

5.10.1 --平板

成分:

琼脂粉

15g

蒸馏水/去离子水

934mL

(V-B)培养基E

20mL

20%葡萄糖

20mL

灭菌盐酸水溶液(0.5g/100mL)

10mL

灭菌盐酸水溶液(0.5g/100mL)

10mL

灭菌0.5mmol/L溶液

6mL

配制:高压灭菌琼脂和水后,将灭菌20%葡萄糖,V-B培养基、溶液,加进热的琼脂溶液中(若试验中不使用大肠杆菌,则不添加,同时蒸馏水/去离子水改为944mL)。待溶液稍微冷却后,加入灭菌,混匀,浇制平板。

5.10.2 氨苄平板和氨苄/四环素平板

成分:

琼脂粉

15g

蒸馏水/去离子水

930mL

(V-B)盐溶液

20mL

20%葡萄糖

20mL

灭菌盐酸溶液(0.5g/100mL)

10mL

灭菌盐酸水溶液(0.5g/100mL)

10mL

灭菌0.5mmol/L溶液

6mL

氨苄溶液(8mg/mL于0.02mol/L NaOH中)

3.15mL

四环素溶液(8mg/mL于0.02mol/L HCl中)

0.25mL

配制:琼脂和水高压灭菌20min,将无菌的葡萄糖、VB盐溶液、溶液和溶液,加进热的琼脂溶液中,混匀(若试验中不使用大肠杆菌,则不添加,同时蒸馏水/去离子水改为加940mL)。冷却至大约50℃,无菌条件下加入四环素溶液和/或氨苄溶液。

应该在倾注琼脂平板后几天内,制备主平板。

5.10.3 营养琼脂平板

成分:

琼脂粉

7.5g

营养肉汤培养基

500mL

配制:于0.103MPa下高压灭菌30min后倾注平板。

6 试验菌株及其生物学特性鉴定

6.1 试验菌株

采用以下菌株作为标准组合:

鼠伤TA1535;

鼠伤TA97或TA97a或TA1537;

鼠伤TA98;

鼠伤TA100;

鼠伤TA102或大肠杆菌WP2uvrA或大肠杆菌WP2uvrA(pKM101);

6.2 生物学特性鉴定

新获得的或长期保存的菌种,在试验前必须进行菌株的生物特性鉴定。菌株鉴定的判断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菌株鉴定的判断标准

菌株

缺陷

缺陷

脂多糖屏障缺损

氨苄抗性

切除修复缺损

四环素

抗性

自发回变菌落参考数*

Ames实验室

Zeiger实验室

TA97

+

/

+

+

+

-

90~180*

75~200*

TA97a

+

/

+

+

+

-

90~180*

75~200*

TA98

+

/

+

+

+

-

30~50

20~50

TA100

+

/

+

+

+

-

100~200

75~200

TA102

+

/

+

+

-

+

240~320*

100~400*

TA1535

+

/

+

-

+

-

10~35

5~20

TA1537

+

/

+

-

+

-

3~15

5~20

WP2uvrA

/

+

/

-

+

-

/

5~20

WP2uvrA(pKM101)

/

+

/

+

+

-

/

100~200

“+”表示需要

“+”表示需要

“+”表示具有rfa突变

“+”表示具有R因子

“+”表示对于鼠伤具有△uvrB突变,对于大肠杆菌,具有△uvrA突变

“+”表示具有pAQ1质粒

*在体外代谢活化条件下自发回变菌

落数略增。

对于各菌的自发回变范围,各个实验室在参考其他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应建立自己的历史对照数据库,形成适合本实验室条件的适用范围。同时,实验室背景数据应当与文献报道相符。

6.2.1 缺陷/缺陷

原理:缺陷型试验菌株本身不能合成,只能在补充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缺乏的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

缺陷试验菌株本身不能合成,只能在补充的培养基上生长,而在缺乏的培养基上,则不能生长。

鉴定方法:将测试菌株增菌液分别于含或者培养基平板和无或者平板上划线,于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缺陷型菌株在含平板上生长,而在无平板上则不能生长;缺陷型菌株在含平板上生长,而在无平板上则不能生长。

6.2.2 脂多糖屏障缺损

原理:具有深粗糙(rfa)的菌株,其表面一层脂多糖屏障缺损,因此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结晶紫能穿透菌膜进入菌体,从而抑制其生长,而野生型菌株则不受其影响。

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划线,然后将浸湿的0.1%结晶紫溶液滤纸条与划线处交叉放置。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假若待测菌在滤纸条与划线交叉处出现一透明菌带,说明该待测菌株具有rfa突变。

6.2.3 氨苄抗性

原理:含R因子的试验菌株对氨苄有抗性。因为R因子不太稳定,容易丢失,故用氨苄确定该质粒存在与否。

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在氨苄平板上划线,37℃下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假若测试菌在氨苄平板上生长,说明该测试菌具有抗氨苄作用,表示含R因子,否则,表示测试菌不含R因子或R因子丢失。

6.2.4 紫外线敏感性

原理:具有△uvrB/A突变的菌株对紫外线敏感,当受到紫外线照射后,不能生长,而具有野生型切除修复酶的菌株,则能照常生长。

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于营养琼脂平板上划线,用黑纸盖住平板的一半,置紫外灯下照射(15W,距离33cm)8秒钟。置37℃下孵育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具有△uvrB/A突变的菌株对紫外线敏感,经辐射后细菌不生长,而具有完整地切除修复系统的菌株,则照常生长。

6.2.5 四环素抗性

原理:具有pAQI的菌株对四环素有抗性。

鉴定方法:吸取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于氨苄/四环素平板上划线,置37℃下孵育24h后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假若测试菌照常在氨苄/四环素平板上生长,表明该测试菌株对氨苄和四环素两者有抗性,具有pAQI质粒,否则,说明测试菌株不含pAQI质粒。

6.2.6 自发回变

原理:每种试验菌株都以一定的频率自发地产生回变,称为自发回变。这种自发回变是每种试验菌株的一项特性。

鉴定方法:将待测菌株增菌液0.1mL加到2mL含--的顶层琼脂培养基的试管内(若试验中不使用大肠杆菌,则不添加),混匀后铺到于底层琼脂平板上,待琼脂固化后,置37℃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孵育48—72h后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

结果判断:每种标准测试菌株的自发回变菌落数应符合表1要求。经体外代谢活化后的自发回变菌落数,要比直接作用下的略高。

6.2.7 回变特性-诊断性试验

原理:每种试验菌株对诊断性诱变剂回变作用的性质以及S9混合液的效应不一。

鉴定方法:按照平板掺入试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将受试物换成诊断性诱变剂。

结果判断:标准菌株对某些诊断性诱变剂的回变结果参见表2。

表2 测试菌株的回变性

诱变剂

剂量(μg/皿)

S9

TA97

TA98

TA100

TA102

TA1535

TA1537

WP2uvrA

WP2uvrA(pKM101)

柔毛霉素

6.0

-

124

3123

47

592

/

/

/

/

N3Na

1.5

-

76

3

3000

188

320(0.5μg)

/

/

/

ICR-191

1.0

-

1640

63

185

0

/

/

/

/

链霉黑素

0.25

-

inh

inh

inh

2230

/

/

/

/

MitomycinC

0.5

-

inh

inh

inh

2772

/

/

/

/

2,4,7-三硝基-9-芴酮

0.20

-

8377

8244

400

16

/

/

/

/

4-硝基-O-次苯二胺

20

-

2160

1599

798

0

/

/

/

/

4-硝基喹啉-N-氧化物

0.5

-

528

292

4220

287

/

/

610

/

甲基磺酸甲酯

1.0(μl)

-

174

23

2730

6586

/

/

/

/

C8H10N3NaO3S

50.0

-

2688

1198

183

895

/

/

/

/

9-氨基吖啶

50

-

/

/

/

/

/

337

/

/

2-氨基芴

10

+

1742

6194

3026

261

/

/

/

/

苯并(a)芘

1.0

+

337

143

937

255

/

110(5μg)

/

/

2-氨基蒽

20

+

/

/

/

/

380(5μg)

/

300

/

注:inh表示抑菌。

7 大鼠肝微粒体酶的诱导和S9的制备

7.1 诱导

选择健康雄性成年大鼠,体重200g左右。将多氯联苯(PCB混合物)溶于玉米油中,浓度为200mg/mL,按500mg/kg体重一次腹腔注射,5d后处死动物,处死前禁食12h。

也可采用C12H12N2O3钠和β-萘黄酮联合诱导的方法进行制备。经口或腹腔注射给予80mg/kgC12H12N2O3钠和80mg/kg β-萘黄酮,连续3天,处死前禁食16h。

7.2 S9制备

首先,用75%酒精消毒动物皮毛,剖开腹部。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肝脏,去除肝脏的结缔组织,用冰浴的0.15mol/LKCl溶液淋洗肝脏,放入盛有0.15mol/LKCl溶液的烧杯里。按每克肝脏加入0.15mol/LKCl溶液3mL。用电动匀浆器制成肝匀浆,再在低温高速离心机上,在4℃条件下,以9000g离心10min,取其上清液(S9)分装于塑料管中。每管装2mL—3mL。储存于液氮生物容器中或-80℃冰箱中备用。

上述全部操作均在冰水浴中和无菌条件下进行。制备肝S9所用一切手术器械、器皿等,均经灭菌消毒。S9制备后,其活力需经诊断性诱变剂进行鉴定。

8 溶剂的选择

如果受试物为水溶性,可用灭菌蒸馏水/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如为脂溶性,应选择对试验菌株毒性低且无致突变性的有机溶剂,常用的有二甲基亚砜(DMSO)、丙酮、95%乙醇。一般操作中,为了减少误差和溶剂的影响,常按每皿使用剂量用同一溶剂配成不同的浓度,固定加入量为100μl。

9 剂量的设计

决定受试物剂量的标准是对细菌的毒性及其溶解度。自发回变数的减少,背景菌变得清晰或被处理的培养物细菌存活数减少,都是毒性的标志。

对原料而言,一般剂量组可为5mg/皿或5µl/皿。对产品而言,有杀菌作用的受试物,剂量可为抑菌浓度,无杀菌作用的受试物,剂量可为原液。受试物至少应设四个剂量组。每个剂量均做三个平行平板。

10 试验操作步骤

10.1 增菌培养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5mL,加入无菌试管中,将主平板或冷冻保存的菌株培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7℃振荡(100次/min)培养10h。该菌株培养物应每毫升不少于1-2×109活菌数。

10.2 平板掺入法

实验时,将含0.5mmol/L-0.5mmol/L-0.5mmol/L溶液(若试验中不使用大肠杆菌,则不添加)的顶层琼脂培养基2.0mL分装于试管中,45℃水浴中保温,然后每管依次加入试验菌株增菌液0.1mL,受试物溶液0.1mL和磷酸盐缓冲液0.5mL或者S9混合液0.5mL(需代谢活化时),充分混匀,迅速倾入底层琼脂平板上,转动平板,使之分布均匀。水平放置待冷凝固化后,倒置于电热恒温培养箱孵育48—72h。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

实验中,除设受试物各剂量组外,还应同时设空白对照、溶剂对照、阳性诱变剂对照和无菌对照。

11 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

记录受试物各剂量组、空白对照(自发回变)、溶剂对照以及阳性诱变剂对照的每皿回变菌落数,并求平均值和标准差。

如果受试物TA1535、TA1537、WP2uvrA的回变菌落数是溶剂对照回变菌落数的三倍或三倍以上,受试物TA97、TA97a、TA98、TA100、TA102、WP2uvrA(pKM101)的回变菌落数是溶剂对照回变菌落数的二倍或二倍以上,并出现以下情形,则该受试物判定为致突变阳性,

(1)呈剂量-反应关系

(2)任何一个剂量条件下,出现阳性反应并有可重复性

受试物经上述五个试验菌株测定后,只要有一个试验菌株,无论在加S9或未加S9条件下为阳性,均可报告该受试物细菌回复突变试验为致突变阳性。如果受试物经五个试验菌株检测后,无论加S9和未加S9均为阴性,则可报告该受试物为致突变阴性。

原创作者: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ID":"215522","Title":"组培补光之光照培养箱---光通量密度","OrderField":"Prev"},{"ID":"215524","Title":"芽苗菜栽培技术","OrderField":"Next"}] $item.Ord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