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欧亚贸易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细胞培养常见污染的识别

2023年05月12日 14:34:34      来源: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3

分享:

⒈细菌

识别:细菌在显微镜下为黑色细沙状,根据感染细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有球形,链形,杆形等。大家不必深究。只要发现培养液浑浊变黄,培养瓶顶部有一层细沙一样的东西。就知道大事不好啦。

处理:可在培养液中加相应的抗生素处理。可以用四环素,,或者,前两者的工作浓度是50 μg/mL;的工作浓度是100 μg/mL。其实一旦发生污染,就已经大势已去了。如果细胞不是特别特别珍贵的话,还是趁早扔了,重起炉灶吧。

所以,重要的还是防范于未然。做好培养间,CO2培养箱,器皿和培养液的消毒灭菌工作。在操作的时候,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⒉霉菌

识别:因为培养液是清亮的,所以霉菌污染非常难以早期发现,等发现时往往已经为时过晚了。培养液中慢慢地出现絮状杂质,镜下可见呈细丝状的团状漂浮物,如同风中柳絮。细胞仍可生长,但时间一长,细胞的状态就变差。

处理:细胞一旦被霉菌污染,很难挽救,或都于事无补,建议果断舍弃该污染细胞,将环境消毒。

采用酒精底地擦洗一遍CO2培养箱。然后再用新洁尔灭擦洗一遍。把水盘里加上饱和量的硫酸铜。

⒊支原体

识别:多为多边形,培养液一般会变浑浊。支原体感染细胞以后,细胞病变不很明显,只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支原体污染后,可影响的细胞生长参数。故进行实验前,确认细胞为mycoplasma-free,实验结果之数据方有意义。

处理:没有什么好处理的。直接扔了吧。

⒋黑蛟虫

识别:谁都不知道所谓的“黑胶虫”是什么东西。据说是纳米级的细菌。低倍下为黑色点状,高倍下可看见黑色的小虫游来游去。培养液也是不浑的,一般不会太影响。但是如果太多了,也会影响细胞生长和实验结果。

处理:因为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物种,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处理方式。建议如果细胞有可能是此种污染的话,可以增加细胞的种板密度,以提高细胞的生存率。

⒌真菌

识别:真菌污染和霉菌污染差不多。一般培养液清亮,所以很难早期发现。镜下有时候象丝状,有时候象珊瑚状。慢慢地会长出很细的黑色丝状物。这个时候,已经晚了,细胞很难救活了。

处理:同霉菌污染一样,没有什么好处理的,直接扔了吧。然后消毒灭菌培养间,CO2培养箱,器皿和培养液。

综上所述,两个原则:预防为主,果断扔掉。如果细胞实在特别特别特别珍贵。那就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了。用广谱抗生素5倍推荐浓度冲击一下。当然细胞状态差的话不熬得住。同时增加传代时的细胞的密度,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勤换液。也可以不加抗生素进行单克隆有限稀释至96孔板,再克隆化。

原创作者:上海喆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

[{"ID":"215061","Title":"培养基的制备、使用、保存","OrderField":"Prev"},{"ID":"215063","Title":"ZCRB型防爆紧急切断阀","OrderField":"Next"}] $item.Order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