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工防火、防爆、防腐蚀、防静电、防中毒安全知识考试题
2023年01月26日 10:22:11
来源:云南昌晖仪表制造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4
本仪表工考试题主要考核关于防火、防爆、防腐蚀、防静电、防中毒安全知识的要点和重点,掌握这些安全知识,对提高仪表工安全操作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有帮助。
仪表工防火、防爆、防腐蚀、防静电、防中毒安全知识考试题1、什么是危险品答:凡是具有爆炸、易燃、腐蚀性等性质,在运输、贮存和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毁而需要特别防护的货物,均属于危险品。
2、什么叫爆炸浓度极限答:可燃性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浓度极限。
3、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答:①温度升高,下限降低。危险性增大;②压力增高,下限降低,危险性增大;③含氧量增加,下限降低,危险性增大;④容器直径越小,上下限范围缩小,危险性降低。
4、什么叫闪点答:可燃性液体的蒸气,遇到明火能引起闪燃的温度,叫闪点。可燃性液体闪点越低,越易起火,火灾危险性越大。
5、自燃和自燃点答:可燃物质被加热或由于缓慢氧化分解等自行发热至一定温度时,即使不遇明火也能自行燃烧,这种现象称为自燃。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温度称为自燃点。
6、物理性爆炸答: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爆炸。
7、化学爆炸答:由物质发生极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称为化学性爆炸。
8、火灾爆炸危险性分类原则(甲、乙、丙、丁、戊五类)答:①按闪点分类:甲类 闪点<28℃的易燃液体;乙类28℃≤闪点<60℃;丙类 闪点≥60℃;②按爆炸下限分类:甲类 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乙类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

9、腐蚀防护方法有哪些答:①正确选材;②合理设计;③电化学保护;④缓蚀剂;⑤金属保护层;⑥非金属保护层;⑦非金属设备
10、静电导致火灾爆炸的条件有哪五方面答:①产生静电电荷;②有足够的电压产生火花放电;③有能引起火花放电的合适间隙;④产生的电火花要有足够的能量;⑤在放电间隙及周围环境中有易燃易爆混合物。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因此,只要消灭其中之一,就可达到防止静电引起的燃烧爆炸危害的目的。
11、防止触电的措施答:防止触电的措施有安全电压、绝缘、屏护、间距、载流量、接地与接零、漏电保护、电工安全用具、安全制度等。
12、中毒途径答:中毒途径有:呼吸道;皮肤与黏膜;消化道。其中呼吸道是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最主要途径。
13、中毒急救原则与要领答:①安全进入现场。救护人员必须要做好自我防护,如穿、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等,才能进入毒物污染现场进行救护。否则,非但救不了人,自己也会中毒。②迅速抢救生命。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撤出毒物污染区,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使其仰卧平躺,解开衣领、裤带,头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开始实施急救。③设法切断毒源。救护人员进入毒物污染现场后应尽快找到毒物泄漏点,关闭管道阀门,停止送料泵或压缩机,开启排风机等。④清理污染。人员脱离污染现场后,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帽子、袜子等。然后用大量清水(解毒液更好)冲洗被污染的皮肤、毛发甚至指甲缝等。⑤尽快送医院治疗。对中毒者进行现成初步抢救后,应尽快送医院进行全面治疗。
14、灼伤及其分类答:身体受热源或化学物质的作用,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进一步导致病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称为灼伤。按发生原因的不同分为化学灼伤、热力灼伤和复合性灼伤。
15、化工生产中发生灼伤的主要原因答:化工生产中发生灼伤的主要原因有:腐蚀造成设备管道的泄漏;违章操作导致泄漏或误接触;没有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等。
16、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答:①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②改革工艺和设备结构;③加强安全性预测检查;④加强设备管道日常检查和管理;⑤加强安全防护设施;⑥加强个人防护。防火、防爆、防腐蚀、防静电、防中毒知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欧亚贸易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