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5日 16:34:15 来源:扬州市菲柯特电气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18
图1圆筒式绕组的低压引线图 图2螺旋式绕组低压引线图
但对于630kVA及以上的配电变压器,低压多为螺旋式绕组,y接线在绕组的下部(如图2所示)。中性点引线较长,按25%额定电流设计。这样,中性点引线电阻随着容量的增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执行JB/T501-1991时,就会出现Rca>Rab=Rbc,这一规律是产品结构造成的。
从图2中可见:
Rab=Rbc(两者相差一般不超过0.5%)
Rca>Rab=Rbc
Rca与Rab和Rbc差Rybc+Rs
一般情况下,10kV级8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Rca与Rab和Rbc的偏差在2%以下。
1000kVA~1250kVA的变压器,Rca较Rab或Rbc大2.4%以下为正常;
1600kVA~2000kVA的变压器,Rca较Rab或Rbc大2.7%以下为正常;
2500kVA以上的变压器,Rca较Rab或Rbc大3.0%以下为正常。
如果是35kV的变压器,其三相线电阻的不平衡率较10kV升一个档次。但是,对2000kVA及以上的变压器,按照GB/T6451-1999的规定,只能测量相电阻,而且标准规定相电阻的不平衡率应小于2%。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
Rao=Ra+0.5Ryab+Rs
Rbo=Rb+0.5Ryab
Rco=Rc+0.5Ryab+Rybc+Rs,Ryab=Rybc
Rco=Rc+1.5Rybc+Rs
因为Ra=Rb=Rc,所以不难看出:Rbo最小;Rao比Rbo略大,多了Rs引线的电阻;Rco比Rbo多了Rybc+Rs的引线的电阻。
因此,在结构上Rco>Rao>Rbo,这是产品结构造成的。有的用户刻意地要求三相电阻的不平衡率小于2%,这是不客观的。如果配电变压器的三相电阻不平衡率小于2%,则该产品有可能存在问题,因为应该小的电阻没有小,可能是多根导线并绕时,其中的一根或几根没焊好,那么,这样本来是有故障的产品,会当成好产品出厂或参与运行。
由于标准规定,用户有要求,有的制造厂为了满足标准要求,满足用户要求,采用如下办法:①增大B相引线电阻(缩小面积)。这样做极不可取,缩小面积的后果可能导致引线过热。②减小Rs和Rybc的电阻,即增大截面,如何增大截面呢?就是在Rs引线部分和1.5Rybc部分上再焊上铜排,有时补焊一块不够再焊一块。这样做既浪费了铜排,也不美观,而且对产品毫无好处,对运行就更无好处。那么目前应如何执行标准呢?无论是测量线电阻还是测量相电阻,都应符合规律,即Rac>Rab=Rbc或Rco>Rao>Rbo,然后在出厂报告中注明其原因,使用单位参照出厂数据进行比较,而不要片面地追求小于2%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