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几年烘干设备发展的建议
未来几年,我国化工行业对干燥设备的需求将达到3000套左右;每年对药物干燥设备的需求将达到3000套左右。农业、林业、粮食和轻工业每年对干燥设备的需求预计将达到5000台左右。
目前国内干燥设备厂家集中,竞争激烈。行业内从事干燥设备开发的企业很少,新产品的完善和推出主要靠相互模仿。因此,要实现行业的新突破,我们需要在两个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采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
我国干燥设备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同行业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目前市场中、低技术产品占主导地位。我国加入WTO后,将会有更多的同行进入国内市场,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我们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干燥设备制造商已纷纷在我国设立分公司,抢夺中国市场。
随着经济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把目标转移到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求我们的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吸收*技术、自主创新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发展的思路要在设备的大型化、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设备表面处理质量、耐腐蚀材料的选用上下功夫,开发多功能组合机,促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延长。行业协会要多组织企业参加技术交流,吸收新技术成果,加速提高全行业技术水平。
调整企业结构,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干燥行业的特点是企业小、弱、不专业、精、量大、整体质量低;大多数企业管理落后,未能实现适当的规模经济,因此应由行业协会进行指导和协调,以改变盲目发展的局面。相对集中的江浙沪企业,可以考虑利用合资、合作、收购等方式向中西部地区迁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干燥设备制造商创新能力低,不能推出自主新技术和产品,这是我国干燥技术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从事干燥技术开发研究的高校和研究所有几十所,分布在我国东、西、北、南,但大部分知识成果并没有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就要以各种形式直接与这些大学和科研单位联合,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培养和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