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 18:07:20 来源:金西盟(北京)仪器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9
一.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来自于严格的检验,没有检验就没有把关。 但是,检验毕竟是事后的行为、事后的把关、事后的清算,检验无法 给生产厂家带来直接的质量与效益。 以人们普遍认为,质量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检验,而在于事前控制。
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人们通过对工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样情况,以此确定 生产缺陷的原因, 迅速采取对策加以消除,使工序保持在稳定状态。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上,由以前的 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在质量管理的方法上,它广泛深入地应 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验方法。
三.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工业民主,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强调让工人参与企业管理,充分发挥 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在质量管理中,出现了要求工人实行“自我控 制”的“运动”,建立了“质量提案制度”。
1980年,菲利浦·克劳士比就提出了的概念。但是除了在日本 被毫无意义的奉为圣经外更多的只是被所谓的管理学家讥笑为或不可 能的搞笑运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汽车零配件不合格品率是1%-4%,而日本仅在 0.001%,相差千倍。
几十年里,日本制造成为质量的代名词,日本质量的神话诞生, 这一切都归功于日本掌握的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即不管是在那个环节, 那个层次,质量的要求都必须是,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存,有缺陷就 没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