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简介
双段式煤气发生炉(也称为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是专门为气化烟煤设计的炉型,该炉型相对于单段式煤气发炉而言,具有煤气热值高、煤炭消耗小、操作方便、环保性强、副产焦油量大、焦油性质好等优点。我公司生产的两段式煤气发生炉(或双段式煤气发生炉),干馏段的截面积较大,储煤量大,煤层下移较慢,干馏时间相对较长,使煤得以充干馏;馏段传热方式主要是对流传热,传热效果好,干馏;结构简洁、便于维护。
双段炉有上下两个煤气出口,可输出不同热值的煤气,其气化效率和综合热效率比单段炉高。下段煤气出口基本不含焦油,上段煤气有少量 轻质的焦油,不易堵塞管道。煤气热值稳定,操作弹性大,自动化程度高,输送距离远。适应煤种为不粘结煤,烟煤,年老褐煤等.环保、节能。
QM系列煤气发生炉是公司数名专家综合国内外大中型煤气发生炉的优点,结合国内原煤的实际情况,经多年的研究攻关,设计的符合工业窑炉适应的产品煤气发生炉。QM系列煤气发生炉全称为常压固定床式煤气发生炉,由机械加料系统、煤气发生系统、蒸气发生系统、破渣卸渣系统组成。其结构简单、安全性强、操作方便、产生的煤气为混合半水煤气,发热值高;与各种工业窑炉联为一体,充分利用了煤气的余热,节能降耗。生过程中无烟无尘无噪音;旋转塔式排渣、卸渣破渣能力强,渣卸入水封池中,无灰尘飞扬,原煤通用性强,只要原煤结渣结瘤低,原则上所有煤均可使用。
突出优势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具有以下优点:1、污染少: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下段煤气是气化干馏后的焦碳(半焦)而得,其中基本不含焦油,使得下段煤气可以在急冷之后用间接冷却(通过风冷器、间冷器等)的方式降温,避免了水与煤气直接接触所产生的大量污水,从而避免了污水外排污染环境。急冷水系统亏水较多,不会有污水外排,只需经沉降处理即可改善水循环使用,处理起来比较简单。
2、气化强度和综合效率均比单段式煤气炉高,煤种适用较宽,尤其适用于烟煤。煤气站生产的煤气全部采用闭路循环,无污水和空气污染,节水显著,环保且运行费用低廉。
3、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由于增加了一个适当高度及结构的干馏段,使煤在干馏段内被徐徐加热,进行低温干馏,所产生的焦油不会发生裂解,焦油粘度低,流动性好。
4、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上段煤气中的焦油主要为轻质焦油,且带出灰份较少,经电捕轻、电捕焦处理净化煤气。热煤气长距离输送时,不易堵塞管道。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具有以下结构优势:
加煤段:配有实用可靠的煤位探测计,与加煤机配合完成自动加煤,保证满料位操作。
干馏段:内衬炉衬,此结构经严格传热、换热核算而设计,能提高传热效率,使气化用煤在此经过充分、有效的干燥、干馏,析出挥发份,提高煤气热值,而且有利于下段煤气的气化。
气化段:采用水套结构,自产蒸汽供炉底气化。
加煤机构:采用的上滚筒中插板下钟罩加煤机构,具有操作简单、维修方便、气密性好等特点。
清灰机构:采用棘轮棘爪,液压驱动双侧除灰,大灰刀采用自行设计的犁式除灰刀,传动平稳可靠、除灰顺畅,我公司犁式除灰刀先后在多种国产及进口发生炉上使用,深受用户好评。
工作原理
两段式热脱焦油煤气站工艺流程:上段煤气进入电气滤清器,其工作温度为100-150℃之间。煤气中的焦油雾滴及灰尘被极化,汇集到极管管壁,自流至焦油罐。下段煤气经过落灰斗,除去大颗粒的灰尘后再进入旋风除尘器被离心除尘,除尘后的温度大约在500-600℃。上段煤气和下段煤气混合后,通过煤气输送管道送入加热炉。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热脱焦煤气工艺流程图: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冷煤气站工艺流程:
两段式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分为上段煤气和下段煤气,上段煤气I级电捕焦油器,脱除重质焦油及灰尘,其工作温度为90-150℃之间,再进入间接冷却器,在间接冷却器内煤气被冷却至35-45℃左右。下段煤气经旋风除尘器除尘,除尘后的温度大约在450-550℃。继而进入余热换热器,在给煤气降温的同时回收煤气显热,煤气温度降至200-230℃左右;再进入风冷器冷却,温度降至65-80℃。通过间接冷却器,被循环冷却水间接冷却至35-45℃。被间接冷却后的上段煤气和下段煤气进入二级电捕经轻油器再一次脱油、除尘。被冷却净化后的煤气经加压机加压,通过煤气管道输送使用。
两段式冷煤气站工艺流程图:

技术参数
型号 | CG3Q2.0-2 | CG3Q2.4-2 | CG3Q2.6-2 | CG3Q3.0-2 | CG3Q3.2-2 | |
炉膛直径(mm) | 2000 | 2400 | 2600 | 3000 | 3200 | |
炉膛面积(㎡) | 3.14 | 4.52 | 5.35 | 7.07 | 8.04 | |
燃料耗量(㎏/h) | 800~920 | 1200~1400 | 1400~1600 | 2000~2100 | 2100~2500 | |
煤气产量(N㎡/h) | 2500~3000 | 3600~4200 | 4200~5200 | 6000~6500 | 6500~8000 | |
空气消耗量(m/kg.煤) | 1.5~2.5 | 1.5~2.5 | 1.5~2.5 | 1.5~2.5 | 1.5~2.5 | |
蒸汽消耗量(m/kg.煤)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0.3~0.5 | |
适用煤种 | 不粘结或弱粘结烟煤、无烟煤,煤质应符合GB-9142常压固定床煤气发生炉用煤质量标准。 | |||||
煤的粒度(mm) | 20~40或25~50或30~60 | |||||
煤气热值(低)(kj/m2) | 上段 | 7100~7500 | 7100~7500 | 7100~7500 | 7100~7500 | 7100~7500 |
下段 | 5016~5643 | 5016~5643 | 5016~5643 | 5016~5643 | 5016~5643 | |
混合 | 6186~6690 | 6186~6690 | 6186~6690 | 6186~6690 | 6186~6690 | |
煤气出口温度(°C) | 上段 | 100~150 | 100~150 | 100~150 | 100~150 | 100~150 |
下段 | 500~600 | 500~600 | 500~600 | 500~600 | 500~600 | |
炉出口压力(Kpa) | 上段 | <1 | <1 | <1 | <1 | <1 |
下段 | <1.5 | <1.5 | <1.5 | <1.5 | <1.5 | |
炉底鼓风压力(Kpa) | 5~6 | 5~6 | 5~6 | 5~6 | 5~6 | |
鼓风饱和度(°C) | 50~65 | 50~65 | 50~65 | 50~65 | 50~65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