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循环屏蔽增压泵】产品简介:
本系列泵采用不锈钢屏蔽套将水与线圈绕组隔离,无须机械密封,从而解决了水泵漏水的问题;采用高硬度不锈钢转轴、石墨轴承,定转子之间水循环,既可作冷却用,有可作轴承润滑用,并解决了噪音问题,设计非常科学*,正常连续使用3万小时、免维修;自动排水、、无泄露、无振动、免维修、使用寿命长是本泵大的特点。
本系列泵适用于110度以下的冷热水增压循环。特别是地热供热系统配套,如: 分水器、集水器自动循环增压;热水锅炉、壁挂炉增压供水;水冷空调、空调配套;低水压家庭洗衣机配套;自来水增大流量、增加压力;工业液体循环供水、另有特殊工程材料作为泵体,高强度、耐腐蚀、耐酸碱、不生锈,特别适用于工业液体循环供水和家庭卫生用水。
【家用循环屏蔽增压泵】技术参数:
电压:220V 频率:50Hz
运转:2860r/min 管径:4分或6分
【家用循环屏蔽增压泵】产品特点:
水泵和电机机形成一个整体单元,电机内腔冲入泵送的液体,定转子之间采用不锈钢屏蔽套隔离,散热效果更优。没有机械密封,只有两个垫圈用于外壳密封,防泄漏性能好。叶轮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适用输送温度为2℃~110℃的液体,适合地暖热水循环及输送高温液体的设备.陶瓷轴,陶瓷径向轴承,更加耐磨,使用寿命更长。运行,轴承通过泵送的液体润滑,噪音低,不仔细听不出运行声音。
1、长寿命 此款水泵和电机机形成一个整体单元,转子和定子采用不锈钢套将两者屏蔽隔离开,
冲入泵送的液体来散热,大大的延缓了绝缘老化。(普通增压泵泵头和电机分开。电机内腔不容许有水,靠自冷方式散热)。
2、无泄漏 没有机械密封,只有两个垫圈用于外壳密封,所以更加有效杜绝液体泄漏。(普通增压泵有机械密封。由于长时间高速摩擦,动、静密封有磨损后造成水泵漏液)。
3、耐高温 叶轮、电机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适用输送温度为2℃~110℃的液体,用于家庭地暖和太阳能等热水增压循环更是不在话下。(普通增压泵无1,2,4的优点,只能输送常温液体)。
4、抗磨损 采用高硬耐磨陶瓷轴承,比起以前的石墨轴套更加坚固,更加耐磨,使用寿命更加长久。(普通增压泵采用金属滚珠轴承和机械密封,所以会腐蚀、磨损导致性能恶性循环)
5、 轴套通过泵送的液体润滑,噪音更低,不仔细听听不出运行声音。(普通增压泵因4的原因,使用时间越长声音越响)。
6、高效率 叶轮采用离心设计,水量大,效率高(普通增压泵叶片设计,低效、易磨损)。
【家用循环屏蔽增压泵】结构图:
【家用循环屏蔽增压泵】产品用途:
产品用途为广泛,用于供暖系统(如地暖、散热片、壁挂炉)、生活冷热水供应系统(如太阳能热水器、自来水增压)、制冷和空调系统、医疗设备等。例如:
一.用于自动稳定太阳能、燃气热水器和自来水等家庭生活用水,增高水压,增大流量
1.解决燃气热水器低水压时点火不起、水压忽大忽小易熄火、水温忽高忽低等问题。
2.太阳能出水管冷水循环到太阳能(须安装循环管路),解决太阳能因与安装层距过低导致的热水水量供应不足等问题。
二.用于家庭、宾馆等场所的地暖、散热片、壁挂炉等供热系统的增压和循环,当热水经过水泵时无须人工操作即可马上自动开启水泵。热水经过水泵的强压使房间温度得到更快提升,同 时凝结在管壁的水垢在快速强劲的水流冲刷下逐渐剥落,使管道更清洁,散热更快。可谓一举多得。
【家用循环屏蔽增压泵】产品优点:
耐高温 抗磨损 长寿命 全自动 免维护 无泄漏 高效率 大流量
1.长寿命此款水泵和电机机形成一个整体单元,转子和定子采用不锈钢套将两者屏蔽隔离,内腔冲入泵送的液体来散热,大大的延缓了绝缘老化。(普通增压泵泵头和电机分开。电机内腔不容许有水,靠自冷方式散热)
2.无泄漏没有机械密封,只有两个垫圈用于外壳密封,所以更加有效杜绝液体泄漏。(普通增压泵有机械密封。由于长时间高速摩擦,动、静密封有磨损后造成水泵漏液)
3.耐高温叶轮、电机由耐高温材料制成,适用输送温度为2℃~110℃的液体,用于家庭地暖和太阳能等热水增压循环更是不在话下。(普通增压泵无1,2,4的优点,只能输送常温液体)
4.抗磨损采用高硬耐磨陶瓷轴承,比起以前的石墨轴套更加坚固,更加耐磨,使用寿命更加长久。(普通增压泵采用金属滚珠轴承和机械密封,所以会腐蚀、磨损导致性能恶性循环)
5.轴套通过泵送的液体润滑,噪音更低,不仔细听听不出运行声音。(使用时间越长声音越响)
6.高效率叶轮采用离心设计,水量大,效率高。(普通增压泵叶轮叶片式设计,低效、易磨损)
纸箱、泡沫或木箱包装,江浙沪皖多发快递,其它地方10公斤之内发快递,10公斤以上发物流,具体请联系我们。
尽管两位议员暂缓了提案的表决,也对人民币汇率迈向自由浮动表示乐观,但格雷厄姆周三的言论无异于再度“施压"。在其看来,只有人民币汇率在年底前升值7%~10%,才能表明中国政府在推进汇改上的决心,而不止于“口头承诺"。
下周,将发布对贸易伙伴的《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这份半年度的报告旨在考察贸易伙伴是否“操纵汇率"来获取贸易上的优势。
此次应在上月中旬出炉的报告,因中国的访美被延期。迄今,中国未被列上美方“汇率操纵"的黑名单,但美方的对华措辞却一次比一次强硬。自去年7月人民币汇率“解冻"日(当日一次性升值2%)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仅为%。眼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外汇储备压力和银行间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单边上行,依然成为外汇市场的基调。
有关专家表示,近期放宽外汇管制的“新政",是中国实现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的重要步骤,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灵活性
中国财长金人庆4日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并将努力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综合外电5月4日报道,中国财长金人庆4日在记者会上称,中国并刻意寻求巨额贸易顺差,目前正采取更多措施来刺激内需和进口。
他表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正在不断增强,且中国将会进一步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并将努力实现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但在解决国际贸易失衡问题上绝不会听从其他的要求。
建设部:全国城乡规划中存在5大问题
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日前表示,全国城乡规划中存在5个主要问题。
据姚兵介绍,这5个主要问题分别是:
——城乡规划的指导存在偏差。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上,重地上,轻地下,热衷于建大马路、大,大搞人造景观、假古董,造成很大破坏和浪费,而地下基础设施却欠账很多,群众十分。
——城乡规划调控职能削弱。一些地方将市一级规划管理权限下放到区县,有的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开发区实行封闭运作,不接受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管理。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城乡规划管理的调控职能,影响到城乡建设的有序协调发展。
——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地方的和行政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开发商,市长决策,规划局执行"的现象在很多地方存在。这些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城乡规划及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给和人民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规划监管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起规划行政层级监督制度,各级规划管理部门之间乏有机联系。规划公众参与制度、规划管理行政追究制度和行政纠错制度还不健全,群众举报制度真正发挥作用。
——村镇规划水平不高、机构不健全。在我国的有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的一些地区,乡镇规划编制工作非常落后,村镇规划机构不健全,规划管理水平落后,专业人才乏,规划理念陈旧,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姚兵表示,在城乡规划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加以纠正和解决,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因此,开展城乡规划效能监察是非常必要的。中轻联:未来几年我国轻工业发展有喜有忧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00美元以上。根据国际经验热水家用高温制冷热水循环浙江屏蔽泵智能铸铁在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由生存性向发展性转变,即从吃饱穿暖、有耐用消费品可用、有屋可住,向吃好穿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耐用消费品质量及向扩大服务消费转变。与之相对应的是,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将向更高层次提升,技术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加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将持续增长,轻工行业产品出口也将继续增加。这些为十一五期间我国轻工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机遇。
但中轻联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轻工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化竞争,发达在关税、技术和环保方面设置的各种壁垒,将给竞争力较弱的我国轻工行业带来冲击。变化威胁中国油泵油嘴工业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柴油发动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变化,被称为柴油发动机心脏的燃油喷射系统从机械式转向电子控制式。这个变化不仅大地影响了柴油发动机的技术性能,甚至威胁到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生存。
由于柴油的物理化特性,柴油发动机必须配备较复杂的喷射系统。与汽油相比,尽管它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但是柴油的自燃点高,不易挥发,所以必须经过雾化、混合才可以有效燃烧。同时,柴油在不加控制的条件下雾化之后,由于混合气体形成的时间短,容易产生非均质燃烧,导致燃烧过程猛烈而不稳定。由于这些特点,喷射系统成为柴油发动机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污染的关键。
自发明柴油发动机100年来,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都是机械式的,而油泵油嘴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主要关键部件。油泵油嘴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作循环的要求,按一定的供油规律将柴油喷入汽缸,雾化并与空气混合、燃烧。油泵和油嘴是传统机械式系统中生产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两个部件。于是油泵油嘴成了柴油机系统的代称,它们对柴油燃烧的效率、排放水平以及相应带来的动力性等关键指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技术变化的两个动力
技术变化的个动力来自政府管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达对降低汽车废气排放的要求不断提高,欧洲从1993年开始执行的欧Ⅰ标准迅速提高到欧Ⅱ和欧Ⅲ标准,目前乘用车已经开始执行欧Ⅳ标准,而商用车在2006年1月也将开始热水家用高温制冷热水循环浙江屏蔽泵智能铸铁行欧Ⅳ标准。各国法规都对柴油机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企业寻求技术解决之道。
技术变化的二个动力来自新技术供给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柴油机喷射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特别是由于电磁控制手段的加入,使得新的电控喷射系统对传统油泵油嘴系统实现了的换代。通过电磁控制手段,燃油喷射的时间和喷射压力、喷射量和喷射频率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使燃油能够得到更好的雾化燃烧,要达到欧Ⅲ甚至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须采用电控系统。
随着控制手段更加,柴油机的震动、噪音被减小,舒适性提高,进而使柴油机经济性好、动力大等优点充分凸现出来。国际上有关的大公司都对开发新一代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大量投入,电控喷射系统的革命扩展了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范围。原来为汽油机所统治的轿车行业呈现出明显的"柴油机化"趋势,尤其是在欧洲。
曾经辉煌一时的行业
中国的柴油机工业及其配套的油泵油嘴工业是在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建立的。以苏联援建的洛阳拖拉机厂为里程碑,当时的柴油机主要应用在农业机械领域。在机械式系统时代,中国首先是通过一系列的仿制来实现技术上的起步,主要以引进的苏联与东欧产品为对象。
在20世纪60年代机械工业部组织多家单位联合仿制了Ⅰ、Ⅱ、Ⅲ系列泵,提升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甚至这几个产品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加强泵迄今依然还在大量使用。当时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油泵油嘴企业共有10家,包括无锡、北京、南京、锦江、汉江、湖北、山东黄县、大连8家专业油泵油嘴厂,以及上海柴油机厂和洛阳拖拉热水家用高温制冷热水循环浙江屏蔽泵智能铸铁厂附属的油泵油嘴分厂,形成了一个"8+2"的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行的载货车"汽油改柴油"政策,促进了柴油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柴油汽车和柴油机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油泵油嘴工业的快速膨胀,大约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油泵油嘴企业在数量上达到了一个,业内企业达到200家。在那个时期,油泵油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业内企业家家盈利。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油泵油嘴行业在近10年来出现了激烈的动荡和分化。目前,有一定规模的油泵油嘴企业大概还有70家左右(不包括为大中油泵油嘴厂做部分零件粗加工的小型民营企业),其中名企业的产量要占到行业总产量的80%。全行业共有职工4万人,2003年全行业共生产多缸泵万台,全年销售收入亿元。
从总体上看,在机械式系统时代,中国的油泵油嘴工业发展相对顺利。在欧Ⅱ排放标准及以下的产品领域,虽然跨国公司也陆续登陆中国,甚至投资在中国建立了企业(例如博世在苏州成立了独资的博世汽车部件公司),但单柴油机的油泵油嘴这一领域而言,跨国公司并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技术变化的致命威胁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使生产机械式燃油系统的技术能力迅速成为无用,因此威胁到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生存。
当这一工业遭遇革命性技术变化时,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劣势明显呈现出来。在机械式系统时代,由于技术变化速度不快而且是高度连续性的,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模仿和自主改进可以跟上技术的发展,并依靠低成本制造而保持竞争优势。但从机械式到电子控制的技术变化是跳跃式的,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油泵油嘴企业所不具备的电子和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而且需要中国企业所普遍乏的研发经验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和技术引进对象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过去可以比较容易通过模仿或购买技热水家用高温制冷热水循环浙江屏蔽泵智能铸铁许可证来引进技术的条件不复存在。
跨国公司大举进入
1990年,当时的机械部和联合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电喷技术攻关,其重点在于解决汽油机的排放问题。这一项目参与者以威孚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以及总参下属的相关研究所为主,后来上汽、一汽、二汽、清华大、航天部研究院也加入了进来。包括博世、西门子、福特等在内的跨国公司纷纷申请加入这一项目,其中博世公司终中标,达成了与中方成立合资公司,即(上海)联合电子(UAES)的协议。在上海联合电子中,德方占据了的技术主导权,企业并任何的开发活动,主要内容是由博世在汽油燃油喷射系统领域向合资企业提供EV6技术的技术许可。汽油机电喷技术攻关项目以受让外国技术的合资形式而告终,已经可以谋取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不再愿意允许中国企业保持对引进技术进行的控制权,实际上任何中国企业通过这一项目而获得电喷技术的开发能力。
当外国企业的电控柴油喷射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所有的中国企业迄今为止都还只能生产机械式的油泵油嘴。2004年中国生产了151万辆载重卡车,其中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载重卡车和大客车共1万辆。但是,满足这样一个巨大规模市场的中国柴油发动机工业却将不得不全部依赖外国企业所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
中国油泵油嘴业命门已现
顺应环境保护的国际潮流,中国政府将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3排放标准(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其中北京是到2005年底实行)。但机械控制的系统经过技术改造,多也只能达到欧Ⅱ排放标准,要使尾气排放达到欧Ⅲ以上标准非采用电控技术不可。
虽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层次的差异以及未来对排放的控制力度等因素,机械系统仍然至少还有10年左右的市场,但新技术的到来毫无疑问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目标是生产欧Ⅲ以上排放的柴油电喷系统。
对于国内生产传统机械系统的企业来说,技术上的落后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时间来衡量,如果不对新技术投入研发,企业将必然走进一条死胡同。一边是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逐步推行更高的排放标准,另一边是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不掌握技术的不仅是国内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中国油泵油嘴行业。更严重的是,由此在产业链上产生的波及效应还可能会进一步威胁到中国柴油发动机工业的独立生存。中轻联:未来几年我国轻工业发展有喜有忧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00美元以上。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由生存性向发展性转变,即从吃饱穿暖、有耐用消费品可用、有屋可住,向吃好穿好、改善居住条件、提高耐用消费品质量及向扩大服务消费转变。与之相对应的是,轻工业的产业结构将向更高层次提升,技术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加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将持续增长,轻工行业产品出口也将继续增加。这些为十一五期间我国轻工行业发展提供了较大机遇。
但中轻联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轻工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参与化竞争,发达在关税、技术和环保方面设置的各种壁垒,将给竞争力较弱的我国轻工行业带来冲击。
变化威胁中国油泵油嘴工业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柴油发动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变化,被称为柴油发动机心脏的燃油喷射系统从机械式转向电子控制式。这个变化不仅大地影响了柴油发动机的技术性能,甚至威胁到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生存。
由于柴油的物理化特性,柴油发动机必须配备较复杂的喷射系统。与汽油相比,尽管它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但是柴油的自燃点高,不易挥发,所以必须经过雾化、混合才可以有效燃烧。同时,柴油在不加控制的条件下雾化之后,由于混合气体形成的时间短,容易产生非均质燃烧,导致燃烧过程猛烈而不稳定。由于这些特点,喷射系统成为柴油发动机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污染的关键。
自发明柴油发动机100年来,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都是机械式的,而油泵油嘴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主要关键部件。油泵油嘴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作循环的要求,按一定的供油规律将柴油喷入汽缸,雾化并与空气混合、燃烧。油泵和油嘴是传统机械式系统中生产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两个部件。于是油泵油嘴成了柴油机系统的代称,它们对柴油燃烧的效率、排放水平以及相应带来的动力性等关键指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技术变化的两个动力
技术变化的个动力来自政府管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达对降低汽车废气排放的要求不断提高,欧洲从1993年开始执行的欧Ⅰ标准迅速提高到欧Ⅱ和欧Ⅲ标准,目前乘用车已经开始执行欧Ⅳ标准,而商用车在2006年1月也将开始执行欧Ⅳ标准。各国法规都对柴油机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企业寻求技术解决之道。
技术变化的二个动力来自新技术供给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柴油机喷射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提供了技术手段。特别是由于电磁控制手段的加入,使得新的电控喷射系统对传统油泵油嘴系统实现了的换代。通过电磁控制手段,燃油喷射的时间和喷射压力、喷射量和喷射频率可以得到更好的控制,使燃油能够得到更好的雾化燃烧,要达到欧Ⅲ甚至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须采用电控系统。
随着控制手段更加,柴油机的震动、噪音被减小,舒适性提高,进而使柴油机经济性好、动力大等优点充分凸现出来。国际上有关的大公司都对开发新一代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大量投入,电控喷射系统的革命扩展了柴油发动机的应用范围。原来为汽油机所统治的轿车行业呈现出明显的"柴油机化"趋势,尤其是在欧洲。
曾经辉煌一时的行业
中国的柴油机工业及其配套的油泵油嘴工业是在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建立的。以苏联援建的洛阳拖拉机厂为里程碑,当时的柴油机主要应用在农业机械领域。在机械式系统时代,中国首先是通过一系列的仿制来实现技术上的起步,主要以引进的苏联与东欧产品为对象。
在20世纪60年代机械工业部组织多家单位联合仿制了Ⅰ、Ⅱ、Ⅲ系列泵,提升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甚至这几个产品以及在此基础上改进的加强泵迄今依然还在大量使用。当时机械工业部下属的油泵油嘴企业共有10家,包括无锡、北京、南京、锦江、汉江、湖北、山东黄县、大连8家专业油泵油嘴厂,以及上海柴油机厂和洛阳拖拉机厂附属的油泵油嘴分厂,形成了一个"8+2"的格局。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实行的载货车"汽油改柴油"政策,促进了柴油机工业的快速发展。柴油汽车和柴油机企业的发展直接拉动了油泵油嘴工业的快速膨胀,大约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油泵油嘴企业在数量上达到了一个,业内企业达到200家。在那个时期,油泵油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业内企业家家盈利。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油泵油嘴行业在近10年来出现了激烈的动荡和分化。目前,有一定规模的油泵油嘴企业大概还有70家左右(不包括为大中油泵油嘴厂做部分零件粗加工的小型民营企业),其中名企业的产量要占到行业总产量的80%。全行业共有职工4万人,2003年全行业共生产多缸泵万台,全年销售收入亿元。
从总体上看,在机械式系统时代,中国的油泵油嘴工业发展相对顺利。在欧Ⅱ排放标准及以下的产品领域,虽然跨国公司也陆续登陆中国,甚至投资在中国建立了企业(例如博世在苏州成立了独资的博世汽车部件公司),但单柴油机的油泵油嘴这一领域而言,跨国公司并取得明显的竞争优势。
技术变化的致命威胁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一次革命性变化,使生产机械式燃油系统的技术能力迅速成为无用,因此威胁到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生存。
当这一工业遭遇革命性技术变化时,中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劣势明显呈现出来。在机械式系统时代,由于技术变化速度不快而且是高度连续性的,中国企业通过引进、模仿和自主改进可以跟上技术的发展,并依靠低成本制造而保持竞争优势。但从机械式到电子控制的技术变化是跳跃式的,不仅需要掌握传统油泵油嘴企业所不具备的电子和精密机械加工技术,而且需要中国企业所普遍乏的研发经验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和技术引进对象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导致过去可以比较容易通过模仿或购买技术许可证来引进技术的条件不复存在。
跨国公司大举进入
1990年,当时的机械部和联合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电喷技术攻关,其重点在于解决汽油机的排放问题。这一项目参与者以威孚集团、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以及总参下属的相关研究所为主,后来上汽、一汽、二汽、清华大、航天部研究院也加入了进来。包括博世、西门子、福特等在内的跨国公司纷纷申请加入这一项目,其中博世公司终中标,达成了与中方成立合资公司,即(上海)联合电子(UAES)的协议。在上海联合电子中,德方占据了的技术主导权,企业并任何的开发活动,主要内容是由博世在汽油燃油喷射系统领域向合资企业提供EV6技术的技术许可。汽油机电喷技术攻关项目以受让外国技术的合资形式而告终,已经可以谋取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不再愿意允许中国企业保持对引进技术进行的控制权,实际上任何中国企业通过这一项目而获得电喷技术的开发能力。
当外国企业的电控柴油喷射技术已经开始普及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所有的中国企业迄今为止都还只能生产机械式的油泵油嘴。2004年中国生产了151万辆载重卡车,其中使用柴油发动机的载重卡车和大客车共1万辆。但是,满足这样一个巨大规模市场的中国柴油发动机工业却将不得不全部依赖外国企业所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
中国油泵油嘴业命门已现
顺应环境保护的国际潮流,中国政府将从2007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3排放标准(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其中北京是到2005年底实行)。但机械控制的系统经过技术改造,多也只能达到欧Ⅱ排放标准,要使尾气排放达到欧Ⅲ以上标准非采用电控技术不可。
虽然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层次的差异以及未来对排放的控制力度等因素,机械系统仍然至少还有10年左右的市场,但新技术的到来毫无疑问只是一个迟早的问题。一些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目标是生产欧Ⅲ以上排放的柴油电喷系统。
对于国内生产传统机械系统的企业来说,技术上的落后已经不能简单的用时间来衡量,如果不对新技术投入研发,企业将必然走进一条死胡同。一边是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逐步推行更高的排放标准,另一边是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中国市场。在这一领域,不掌握技术的不仅是国内某一家企业,而是整个中国油泵油嘴行业。更严重的是,由此在产业链上产生的波及效应还可能会进一步威胁到中国柴油发动机工业的独立生存。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2238亿美元
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单位:千美元
一.经常项目 160,818,311
二.资本和金融项目 62,963,916
A.资本项目 4,101,792
B.金融项目 58,862,124
三.储备资产 -207,016,000
货币黄金
特别提款权 -5,000
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1,929,000
外汇 -208,940,000
其它债权
四.净误差与遗漏 -16,766,227
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去年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达到了2238亿美元,根据(简称“外汇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的经常项目顺差猛增至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则缩小至630亿美元。
外汇局昨日还发布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这也是外汇局首度发布该项年度报告。
据数据分析,2005年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点是:国际收支交易规模继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明显上升,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大幅增加;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下降,其中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由顺差转为逆差,外商直接投资仍保持较大规模;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国际收支继续保持较强的整体抗风险能力。
国际收支规模首度超过GDP
专家表示,去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是一个值得外界关注的数字,因为该数字首度超过当年的GDP。1982-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年均增长18%,由540亿美元升至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由19%升至99%。
而在2005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达到了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7%,占GDP比重上升到109%,专家指出,这不但表明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与世界经济的融合更加紧密,而且也显示出对外经济运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增强。
经常和资本项目增长背离
此外,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出现了增长背离的情况。从贡献度看,去年经常项目对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贡献度较快上升。2001-2004年,经常项目顺差合计1674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42%。2005年,由于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上升,经常项目顺差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比例上升为72%。
而去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对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贡献度则出现了下降。2001-2004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合计2305亿美元,占国际收支总体顺差的58%。
国际收支风险依旧可控
截至去年末,我国内地外债余额为2810亿美元,其中短期外债增加了329亿美元,增幅达到%,是总外债增速的一倍,而且短期外债占总外债比重自去年6月末突破50%的大关后,2005年年末一举冲高至%,对此外界担心我国会出现国际收支风险。
但根据外汇局此次公布的数据分析,这种风险尚在可控之内。按照国际上通常使用的风险指标,2005年,从进口支付能力看,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15个月的进口额;从债务偿付能力看,2005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与短期外债的比例为%,远高于的的警戒线;偿债率为%,远低于25%的国际经验标准。
个人跨境收支增长迅猛
数据还显示,去年以来个人跨境资金收支规模增长迅猛,2005年达到717亿美元,是2000年的4倍。外汇局有关人士还透露,这些资金的大幅流入,“不排除与上海、浙江等地房价波动较大存在着一定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跨境资金收支的收与支之间增长很不平衡,近几年来个人跨境收入年均增长46%,支出年均增长则不足10%,而且个人跨境收入在全部跨境收入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4%上升至2005年的7%,支出则从2000年的3%下降至2005年的1%,导致资金净流入逐年上升。变化威胁中国油泵油嘴工业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柴油发动机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变化,被称为柴油发动机心脏的燃油喷射系统从机械式转向电子控制式。这个变化不仅大地影响了柴油发动机的技术性能,甚至威胁到中国油泵油嘴工业的生存。
由于柴油的物理化特性,柴油发动机必须配备较复杂的喷射系统。与汽油相比,尽管它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但是柴油的自燃点高,不易挥发,所以必须经过雾化、混合才可以有效燃烧。同时,柴油在不加控制的条件下雾化之后,由于混合气体形成的时间短,容易产生非均质燃烧,导致燃烧过程猛烈而不稳定。由于这些特点,喷射系统成为柴油发动机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污染的关键。
自发明柴油发动机100年来,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都是机械式的,而油泵油嘴是这个系统中的两个主要关键部件。油泵油嘴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工作循环的要求,按一定的供油规律将柴油喷入汽缸,雾化并与空气混合、燃烧。油泵和油嘴是传统机械式系统中生产技术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的两个部件。于是油泵油嘴成了柴油机系统的代称,它们对柴油燃烧的效率、排放水平以及相应带来的动力性等关键指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技术变化的两个动力
技术变化的个动力来自政府管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达对降低汽车废气排放的要求不断提高,欧洲从1993年开始执行的欧Ⅰ标准迅速提高到欧Ⅱ和欧Ⅲ标准,目前乘用车已经开始执行欧Ⅳ标准,而商用车在2006年1月也将开始执行欧Ⅳ标准。各国法规都对柴油机的发展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迫使企业寻求技术解决之道。
技术变化的二个动力来自新技术供给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和精密加工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柴油机喷射系统发生重大变化提供了技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