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有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
分株繁殖:在11月收摘菊花后,将菊花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
,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 -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
菊花幼苗长至15厘米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厘米,挖穴,
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上压实,浇定根水,一般一亩老苗可栽15亩左右的生产田。
扦插繁殖: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技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厘米的小
段, 用植物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 厘米,株距6-7厘米、压实浇水,约
20天左右即可发根,每隔一个月后追施一次人畜粪水,苗高20厘米时可出圃移栽。
移栽: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
按行珠距各40厘米挖穴,穴深6厘米,然后,带上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
。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种植田间管理
l、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 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直深,同时要进行培
土,防止菊 苗倒伏。
2、追肥:菊花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 5次追肥。次在移栽返青后,施10-15千克
尿素催苗。次在植株分校时,每亩可施饼肥、人粪尿,第3次施肥在现蕾期。
3、摘蕾:菊花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厘米时,进行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厘米,
以后每隔半个月摘心一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菊花
的产量和质量。
4、病虫害:菊花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 褐斑病等。在多雨季节,菊花易发生全株叶片
枯萎,拔起一 看,根系霉烂,并有根际线虫,严重影响菊花的生长。是移栽前用处理
菊苗和栽种穴,可避免烂;另外,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雨季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其他 病虫害可按
常规处理。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