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耐旱、怕涝。宜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盐碱地和涝洼地不宜栽种。忌连作,可与红花、菊花、豆科作物轮作。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
2.生于山地灌木丛中。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或分根繁殖。种子繁殖:9月下旬播种,在整好的畦上开沟条播,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6-10cm,镇压。种子千粒重161.2g,每1hm2播种量52.5-60kg。翌年4月去掉部分盖土,约半月后即可出苗。分根繁殖:将根部芽胞基部向下3-4cm处切下,用刀劈开,每墩分成3-5株,保持每株有1-2个芽,按行株距(60-90)cm×45cm,穴栽,每穴1-2株,覆土埋严,浇水培土越冬。每1hm2种栽30000株左右。为提高产量,适当施农家肥。
田间管理 栽后翌年春解冻,松土保墒,雨后松土,每年除草4-6次。10月下旬地冻前,剪去枝叶,根际培土以利越冬。年追肥3次,以磷、钾肥为宜,除留种田外,及时摘除花蕾。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