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
【拼音名】Chán Chú
【别名】苦蠪(《别录》),蟾(《药性论》),虾蟆(《本草衍义》),蚵蚾(《全婴方论》),癞虾蟆、石蚌(《本草蒙筌》),癞格宝(《贵州民间方药集》),癞巴子、癞(《吉林中药手册》),癞蛤蚆(《药材资料汇编》),蚧、蚧巴子(《山东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先采去蟾酥,然后将蟾蜍杀死,直接晒干(东北、华北);或杀死后除去内脏将体腔撑开晒干(华东、中南、华南)。这种干燥蟾蜍,商品称为"干蟾",除去内脏的商品习称"干蟾皮"。
分布浙江、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中国台湾等地。
【生境分布】主产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辽宁、吉林等地。
【性状】干蟾:全体拘挛抽皱,纵面有棱角,四足伸缩不一,表面灰绿色或绿棕色。除去内脏的,腹腔内面为灰黄色,可见到骨胳及皮膜。气微腥,味辛。以个大、身干、完整者为佳。
【性味】辛,凉,
【归经】入心、肝、脾、肺四经。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