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的形成
残余应力的形成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工件焊接、铸造、锻打、冷热校直、热处理和机械加工等工艺中都能出现残余应力。如不及时处理,对工件的结构脆断、疲劳破损、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均会造成影响。
如 在工件焊接过程中是对焊件局部加热继而逐渐冷却的过程,不均衡温度场使焊件各部分产生不均匀的微观变形,从而产生焊接应力。按作用时间有焊接瞬时应力和焊后残余应力,一般焊后残余应力是造成工件变形和开裂等工艺缺陷的重要原因。故消除和均化残余应力显得极为重要。现阶段我们一般采用自然时效、热时效和振动时效三种方式来消除残余应力。
振动时效(又称高频振动消除应力),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它通过机械高频振动的方法调节金属构件的内应力,达到降低构件残余应力和稳定几何尺寸的目的。
“振动时效"的基本方法是将激振器安装在弹性支承的被处理工件上,利用控制箱按工艺规程控制激振的频率、振动时间等工艺参数,使构件振动一定的时间(一般10一40分钟),然后取下激振器就完成了一次时效处理。
特 点:
1.可以消除被处理构件残余应力的20%一70%左右。
2.理论与实践证明:在保证构件尺寸稳定性方面优于热时效处理。
3.一般可节能90%左右(同热时效相比)。
4.同热时效相比,可降低时效处理费用90%左右。
5.适用性强。因为振动时效设备简单,轻便易挪,可在车间现场快速处理,且不受构件尺寸庞大的限制。
6.保证尺寸稳定性的同时可提高工件抗载荷变形能力和机械强度。
同时振动时效也有一些缺点,如固有频率高的工件振不动,箱体工件有一定的噪音,不能替代以消除应力以外的热处理,对操作人员需要专业培训!
◎振动时效原理简述
HZ 晓航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是采用外力振动的方式,使工件内部产生一定周期性交变作用力,作用力和工件本身残余应力叠加,超过工件本身的微观屈服极限便导致工件发生微观的塑、弹、粘性力学变化。从而引起残余应力的降低和均化。使工件内部各方面作用的力基本趋于平衡。防止工件变形。提高工件疲劳极限。从而发挥工件本身的实用价值! 最后通过比较时效前后及过程中工件的有效固有频率及其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来判断时效效果。
工艺实施和设备配置
主机
激振器
拾振器(传感器)
卡具(C字夹头)
橡胶垫
系统软件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